■记者 欧苗苗
温州唯一一个入选首批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市区;文艺赋美工程上榜全省“赛马”激励名单;1至5月,瑞安重大文旅项目投资完成率居全省各县(市、区)前三、温州第一;“东梨民艺博物馆”和“瑞安市心兰苑小区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列入“潮动江南”2022浙江文化和旅游总评榜;成功举办首个大型户外音乐节——寨寮溪·东海音乐艺术节;新编排的越剧《琵琶记》荣幸应邀于7月18日赴北京国家大剧院献演 ……
一个个“唯一”“首个”,系列数据彰显着我市文旅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与亮色。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瑞安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以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为着力点,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文化理念、文化元素、文化符号融入旅游项目建设中,文旅融合正焕发“新活力”。
以项目为支撑 推动有效投资
旅游市场热闹非凡,文创产业日渐成势。融合发展提升价值链,今年,市文广旅体局坚持以“项目为王”、发挥项目“总牵引”作用,狠抓项目攻坚,加快推进“云江悠境”“陶泉福地”“蓝海风情”“都市休闲”四条文旅融合产业带,谋划文旅深度融合项目75个,计划五年总投资200亿元,上半年完成文旅项目投资19.7亿元。
其中,“云江悠境”(南线)建设项目52个,总投资 39.93亿元,范围涵盖曹村镇、马屿镇、平阳坑镇和高楼镇,以飞云江为廊,以寨寮溪山水休闲、曹村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平阳坑木活字非遗和运动健身、马屿圣井山道教文化为核心特色,凸显自然山水的悠深和人文环境的悠长,打造山水人文为主题的旅游精品带。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该局积极与中青旅等头部企业对接,安排专人盯进度,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确保项目进度达到时序要求。目前,除了“云江悠境”“陶泉福地”正在有序推进,“蓝海风情”过水屿落日度假区等项目也正在规划设计中;湖岭温泉一期酒店地块完成桩基施工,住宅地块主体建筑施工完成70%,完成今年投资任务150%。
在快马加鞭的项目推进中,该局还积极打造爆款产品,打造核心景区产品,推进4A级景区城创建,打造乡村度假产品,推动民宿集群建设,整合推出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红色旅游产品和文旅创意产品。
以节庆为引擎 发展文旅经济
“家门口的音乐节肯定要体验下!当时门票一开售,我和朋友就马上下单了。三天下来,太过瘾了!相信家乡的文化影响力会越来越远。”市民季女士说。
2023寨寮溪·东海音乐艺术节观演场地达12万平方米,是我市首个大型音乐节。三天里,音乐节集结李荣浩、寸铁、赵雷、李泉等70多组音乐人与艺术家,摇滚、民谣、流行等音乐形式悉数亮相,引流游客8万人左右,带动直接间接消费1.3亿元。
以节庆为引擎,以特色活动为媒,打造独特的、有区域影响力的节庆旅游品牌。我市积极举办“10+12+10”系列文旅促消费活动,形成“月月有节庆、周周有演出、天天有欢乐”的浓厚氛围。今年以来,已成功举办长三角百家旅行商采购大会、桐浦樱花节、湖岭樱花艺术节、高楼杨梅节、露营大会、西瓜玉米节等活动,将节庆氛围推向高潮。其中,桐浦凤凰谷浪漫樱花节人流量达20余万人次,景区营收突破1000万元,村民市集摊位创收80余万元,村集体停车费收入达40余万元。
如果说节庆文化旅游是一种体验经济,那么,文艺送下乡活动585场,鼓词馆、南戏馆每周举办驻点演唱等文化惠民工程则是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精神享受。
5月28日,2023温州青年艺术周闭幕式暨想着你的感觉——“我的温州”城市歌会在瑞安市瑞祥市政广场举行,吸引“75万+”网民共享这场音乐盛宴。
另外,我市还举办了玉海市集、书香市集、儒阳市集等品牌市集10余场,创新推出“四时花开”美学音乐会,推动文化与景区景点深度融合。
以创新为动力 深化文化惠民
今年以来,该局紧紧围绕省民生实事工程,自我加压增量10%,将鼓词、艺术表演、艺术培训、图书阅读融进文化圈,形成瑞安特色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瑞安市心兰苑小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被评为全省十大“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典型案例。此外,瑞安市博物馆累计共开放155天,举办3场线下临时展览、1场线上临时展览和60余场主题活动等,累计接待线下观众9.3万余人次。图书馆接待读者125万人次,举办各类线上线下读者活动285场,参与读者合计15.8万人次,各项服务业绩居温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前列。
受国家大剧院邀请,瑞安市越剧团作为此次唯一受邀的县级院团,将于7月18日晋京演出越剧《琵琶记》,这是瑞安赓续南戏文脉,擦亮温州南戏故里文化品牌的重要标志。瑞安版越剧《琵琶记》根植传统经典,守正创新,加入原著高则诚的戏份,融入南戏古老声腔瑞安高腔和国家非遗温州鼓词,呈现瑞安对南戏文化的活态传承,以当代视角阐释经典。打造“1+23+N”南戏演艺阵地,加快人民剧院改建,启动南滨南戏小镇建设,持续推进镇街南戏演艺中心建设,开展戏曲惠民活动,今年已完成50余场活动。
加强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推动文物、“非物质遗产”保护传承,走出了一条文化旅游发展的新路子,为市民创造了更多更好的交流交融环境。立足馆藏资源特色,推广“瑞宝奇缘”原创IP形象,落地伍霖生美术馆。深耕东源村的木活字品牌,创成2家木活字主题省级乡村博物馆。顺利完成中国曲艺之乡、浙江省曲艺书场、浙江省非遗旅游景区复核评估工作。夯实各级保护体系建设工作,新增2项省级非遗项目,公布第十一批瑞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八批瑞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新增33项瑞安市级非遗项目、34名瑞安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4个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
目前,我市共有联合国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中国活字印刷术)、国家级4项(温州鼓词、木活字印刷术、藤牌舞、蓝夹缬技艺)、省级13项(老酒汗酿造技艺、王燛薪堂中医正骨疗法、传统造纸技艺、瑞安卖技、雕版印刷术、陈十四信俗、瑞安高腔、曹村元宵灯会、周氏堂骨伤膏贴疗法等)、温州市级98项、瑞安市级152项。列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省级16人、温州市级94人、瑞安市级208人。
下半年,瑞安市文广旅体局将深化文旅融合,以越剧《琵琶记》进京演出为契机,借势打响城市文化品牌;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全省首批试点为起点,加速发展特色文旅经济;以文艺赋美工作获省级激励为动力,全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为我市“两个先行”贡献文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