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云江潮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散忆瑞师生活

    又是一年毕业季,我不禁再次想起了母校——瑞安师范学校。

    世纪之交的那个9月,当我背着行囊,在母亲的陪同下来到万松山西南麓的这座学校报到的时候,在林剑丹先生题写的“瑞安师范学校”校名墙旁边,已经挂上了一块竖牌匾——温州师范学院第一初等教育学院,在我之前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上,落款也是这个后来被我们简称为“一初”的校名。在这个交通便利、风景秀丽的校园里,我和同学们仅仅度过了一年时光,却极为难以忘怀。

    瑞师的老师是特别可爱的人。时任校长林初锐记忆力惊人,无论何时何地和他哪怕仅仅有过一两句对话,他也会一直记得你的名字和班级;我们的班主任冯欢乐是刚刚大学毕业的英语专业高材生,富有朝气,平易近人;政治老师陈仁和睿智沉稳,分析起时事热点来一针见血;书法老师林可松儒雅随和,一手好字笔走龙蛇;声乐陈芳老师,琴法沈德钢老师,舞蹈杨黎慧老师,才华横溢,各具特色。在他们的指引和教导下,我们一边继续攀登知识高峰,一边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师基本功。

    瑞师的校园生活是充实紧凑的。每天清晨6点半,校园广播准时播放欧洲神秘园乐队的经典曲目《Nocturne》,舒缓柔美的旋律少了些普通闹钟的粗暴急促,反而使得起床洗漱成了一种美妙的享受。晨跑,是每个瑞师学子的“必修课”,无论寒暑,雷打不动,人手一张晨跑卡,操场至少跑一圈,盖上一个章,才算完成任务。一天中,除了上午下午满当当的课程以外,晚上还有两节自习,晨间午间傍晚还时常穿插广播推普课和学生部门各类会议。晚上八点多下课后,九点半宿舍就会统一熄灯,在宿管的巡逻下,不敢高声语的我们很快进入梦乡。

    瑞师的文体活动是精彩纷呈的。一年一度定期举行的有十佳歌手大赛、元旦汇演、校运会、校园吉尼斯等,主流才艺和冷门技能在这里都能找到绽放自己的舞台。瑞师的男篮和女排,属于传统强队,位于周松北路的几所职高和技校的校队常常上门踢馆,我们基本都让他们铩羽而归。

    瑞师的周边生活配套是比较齐全的。在学校南面万松路上的兴业大厦一楼有五洲超市,那年在不远处的青松路上又开出另一家超市银城超市,瑞师学子日常购物十分便捷。服饰品类丰富的虹桥路和瑞安商城,则是我们周末常逛的地方。外滩,隆山,西山,来自其他县(市、区)的同学也常常在周末到这些地方游玩。那几年的瑞师学子,绝大多数不是瑞安籍,但瑞安给了他们美妙的生活体验。

    瑞师还有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独特记忆。2001年最火的偶像剧是《流星花园》,校园广播每天播放“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这地球上……”校门对面的瑞湖路边有一家面馆,老板用影碟机播放《流星花园》,每天更新两集,于是那段时间面馆人满为患。巧合的是那年冬季迎来了一场狮子座流星雨的大爆发,那一夜,有人裹着被子肩并肩站在宿舍楼顶,也有人穿着羽绒服背靠背坐在足球场上,痴痴仰望,静静期待,许下心愿,定格永恒。还有2002年6月,国足首进世界杯,小组赛第一轮比赛在下午进行,学校安排全校同学停课去阶梯教室看直播,我们看得热血沸腾,喊得群情激昂,在女生占绝大多数的师范学校里,这是难得一见的激情场面。

    一年时间匆匆而过,2002年9月,我们搬迁至温师院茶山校区。离别瑞师校园之际,尽管有对茶山大学城的憧憬,但更多的是对美丽瑞师和繁华瑞城的依依不舍。

    一晃二十余年,今年年初,有几位永嘉籍的同学特地来当年的瑞师校园故地重游。她们对我说,已经变身为瑞安市第十中学的原瑞师校园已经找不到一丝瑞师的痕迹,言语之间是无限怀念和叹息。作为瑞安人的我,指着万松山半山腰对她们说:“看,山上那座瑞师的水塔,咱都喝过那里的水,它还在,没有变……”“不,水塔边上的那些树,明显更高大更茂盛了!”同学如是说。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阳光卫生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云江潮
吹台山下,一位大儒的踽踽独行
永不消逝的电波
吃货的乐趣
散忆瑞师生活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04 散忆瑞师生活 2023-7-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