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1版:要闻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台大戏
一份答卷
■戎国强

    高则诚写《琵琶记》的时候,没有电影、电视剧,也没有手机里短视频与他争夺观众。高则诚生活的时代,文化生态要比现在简单得多,单纯得多。“高启强”未能参加白玉兰奖最佳男演员的竞争,引起了争议,这种事情在高则诚那个时代大概率不会发生。高则诚只需考虑一件事:怎样把戏编好,怎样编得比别的戏精彩,让观众喜欢看。

    《琵琶记》从去年7月在瑞首演后,后又亮相第五届中国越剧艺术节,再进京参加非遗剧种展演,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这个历程无疑是辉煌的。瑞安越剧团团长蔡丽雅在回顾这个过程时说:“若没有传承弘扬国粹艺术的情怀支撑,谁还坚持呢?”闻此言忽然感到辉煌背后的悲壮。

    开放、多元的文化生态中,传统戏剧的生存,很难完全市场化;一些非市场的努力必不可少。这些年瑞安为传统戏剧复兴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比如举办“南曲戏韵”系列活动,普及戏曲知识,培养观众;比如在各乡镇(街道)设立“南戏演艺中心”;比如将戏曲与旅游相结合,打造一批戏曲特色文化新空间,以驻场演出与剧团和名家巡回演出,让戏曲“圈粉”更多游客——都可以理解为以非市场手段助推市场的形成。这是一种具体而微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还表现在剧作(包括舞台表现形式)自身。瑞安越剧团这一版《琵琶记》,相较于舞台传统表现手段,有所创新突破。比如一个舞台两个表演空间的表现手段,剧情在下层舞台推进时,上层舞台出现高则诚构思创作剧本的场景,还出现当时“南戏”演出场景,还有服、化、道等各方面,都追求精致、优美,提升观众的视觉体验,这里面都有对现代审美观念及表现手段的借鉴、引进。

    “南戏”传统,对南戏发源地的人们来说,是宝贵的财富;今天如何用好这笔财富,让其“升值”,则是一种考验。《琵琶记》是一份拿得出手的答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财富榜
提Ⅲ消Ⅴ 勇夺“大禹鼎”
一台大戏
一份答卷
瑞安新版越剧《琵琶记》
昨晚唱响国家大剧院
优质企业,凭实力拿地
瑞安日报 要闻 00001 一台大戏
一份答卷
■戎国强 2023-7-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