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子颖 潘鹏程 叶佩伦 蔡鹏程
炎炎夏日,游泳不仅是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也是绝佳的消暑方式。近期,随着我市气温飙升,野泳进入高峰期,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尽管野泳的危险性已经被强调了无数次,但是很多游泳爱好者都不以为然。连日来,记者对我市周边多个野外游泳点位进行暗访,发现部分点位“人头攒动”,野泳现象仍然屡禁不止。
野泳消暑人不绝
“禁止游泳”被忽视
7月10日傍晚,记者与市民监督员一同来到集云山水库。水库入口处停满了各种车辆。从水库大坝上望去,有许多大人、小孩在水库里游泳嬉戏,各种颜色的泳衣、救生圈等在水中显得格外扎眼。他们有的在岸边玩水,有的已经游到了水库中间,有的人甚至连救生圈等设备都没有穿戴。
类似的情形,同样在塘下镇金河水库里上演。7月11日傍晚,记者在金河水库边看到,十多名野泳爱好者分散在湖面的不同位置,有的在不停用力打水游向前方,有的躺在水中顺流漂浮,偌大的水库如同他们的私家泳池。
那么集云山水库和金河水库能游泳吗?答案在水库入口就已经公示。“禁止游泳”的警示牌再醒目,还是被这群前来游泳戏水的人忽视。在暗访中,有不少游泳者跟记者提到,自己并不知道水库不能游泳。还有人表示,游泳馆里的人太多,游泳不过瘾,因此才到这里。“大家都下来了,我就下来游了。”一男子说。
面对记者的提醒,一名上岸的市民表示,能下来玩的,都是水性好的游泳爱好者,而且这里无人管理,没人说不能下去游。“不能游这里就锁起来了呀。”该男子说。
经过几天的走访调查,市民监督员发现还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水库游泳,对安全的不重视、安全防范意识的缺失,令人担忧。监督员林韵蓉表示,溺水事故是孩子安全的“头号杀手”,现在本该禁止游泳的却屡禁不止,甚至还带上孩子,实在是太危险了。“这几年水库里游泳出事故溺亡的事也挺多,大家不应该来这里。”监督员朱吕宝说。
野泳者面对劝阻置若罔闻
管理不到位存隐患
虽然岸边设立了“禁止游泳”的警示牌,但野泳者并没有因此止步,那么属地镇街和相关部门有没有进行管理?
在集云山水库值守的锦湖街道森林消防队队长陈绍科告诉记者,每天上午十点到下午六点半,他们都会安排4名队员在此定点值守和巡查劝导,但由于水库范围太大,来野泳的人总是跟他们打游击战,他们的管理难度也增加了不少。“他们都对我们说马上就散。”陈绍科说,每次劝离时,他们都得到了类似的答复,而提醒不久后,野泳者又跳入水中。“我们常常在劝阻时产生争执。”
记者看到,下午由于管理人员劝阻并播放禁止游泳的警示提醒,大坝上围着的人员没有下水游泳,但也没有离开。
傍晚6点半,管理人员下班后,原本在水坝边围观的市民开始陆续下水游泳。看到这一情景,市民监督员们大为意外。“在禁止游泳的情况下,还有这么多人来游泳,确实不应该。”监督员齐占南说。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集云山水库多年来发生过数起溺水事件,然而还是有人抱着侥幸心理前去野泳。一名在集云山水库大坝上纳凉的市民告诉记者,很多人知道水库不能游泳,但夏天还是有很多人不顾安危过来野泳,丝毫感觉不到危险就在身边。“这几年都这样,在这里游泳的人都知道,这里曾有人溺亡。”该市民说。
一些野泳者置若罔闻,不顾劝告我行我素,一个个血淋淋的教训并未引起大家的重视,到水库游泳的人们仍然络绎不绝。那么在水库等水域野泳,到底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据了解,陌生的水域充满未知风险,即使熟悉水情也同样会因为放松警惕或水域情况变化而遇上危险。看似平静的水库,水下的水温会因为前一天的降水而骤降。像一些河流、池塘,有的坑洼不平,有的呈陡坡状,前一步水才刚到小腿,下一步就会一脚踏空,还有水草、尖石等各种看不到的风险暗藏其中。在发生的溺亡事故中,超过一半的是孩子。暑假里,清凉的水边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去处,孩子的安全问题不可忽视,防溺水警钟一定要长鸣。
多部门共同发力
防溺水工作刻不容缓
由于安全意识的缺乏,对水库游泳潜在的危险了解不深,自救互救能力的不足,水库就成了溺水事故多发的“重点区域”。那么,对于夏季防溺水工作,特别是加强青少年防溺水宣传教育,我市开展了哪些工作?
今年温州市委建设平安温州领导小组决定,在5至9月开展“防溺水”安全季活动,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防溺水”安全意识,切实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连日来,我市各地组织开展了防溺水公益讲座,以此增强广大家长、青少年儿童的安全观念,营造良好的防溺水宣传氛围。
在汀田街道汀二、汀八等村的文化礼堂里,孩子和家长学习了预防溺水以及如何科学自救和施救等知识,现场体验了救生衣穿戴、救生绳索使用等,大家受益匪浅。“不要自己下水,不要随意跟同学结伴下水,不要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情况下游泳。”学生杨铄颖说。家长葛林调也表示收获很大,能让孩子知道并运用这些所学到的知识很重要。
据了解,市委平安办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瑞安市2023年“防溺水”安全季十大活动任务清单》,全面加强“防溺水”宣传教育和安全管理,竭力实现全年溺水事故和溺亡人数“双下降”。特别是4月底以来,我市组织开展了“‘一圈一杆一绳’救在身边·防溺水”等多项活动,以平安暗访形式开展防溺水工作督查,对全市639段重点水域逐一落实包保责任制,运用多种渠道推动防溺水知识进校园、进村社、进出租房等。
同时,教育、公安等部门也发出温馨提示,中小学生及家长需牢记“六个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人员不擅自下水施救。
安全无小事,生命重如山。野泳屡禁不止,侥幸心理不可取,除了相关部门派专人加强巡视管理外,最关键的还是野泳者需要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莫让清凉变悲凉。希望广大市民朋友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游泳场地,切莫为追求一时刺激以身涉险,对自己、对家庭负责,珍爱生命,拒绝野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