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瑞深读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瑞安,先辈战斗过的地方
11位革命后人来瑞追寻先辈足迹
陈贤庆
程美兴
邹忠钦
郑海啸
余龙贵
胡景瑊
黄李凤
张忍之
参观五云山革命纪念馆

    ■记者 林瑞蓉 张翔

    江西的井冈山被称为“中国革命摇篮”,而瑞安的五云山革命根据地是浙南地区对敌斗争的前沿阵地,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浙江省委、浙南特委和瑞安县委机关的驻地和交通枢纽,素有“浙南井冈山”之称。

    五云星火,世代相传。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日前,位于马屿镇的五云山革命纪念馆迎来一批特殊客人——11位平均年龄在68岁的老人,他们从杭州专程来此,追寻红色足迹。

    他们是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南分会会员和浙南特委老干部后人,其中9位的先辈在瑞安这片土地上英勇战斗过。他们是邹忠钦之女邹丽华、程美兴之子程峰、黄李凤之子黄建新、张忍之之女张双辉、陈贤庆孙女陈旭东、郑海啸之孙郑海洪、胡景瑊之子胡建、余龙贵之子余招东及其夫人。

    讲述 革命故事历久弥新

    一行人参观了五云山革命纪念馆、梅山红色纪念堂和“梅山紧急会议”旧址,各处的史实记载、展陈物件激发了他们的讨论热情。每到一处,大家都不禁回忆所学,并结合父辈讲述,展开热议,对相关党史如数家珍。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南分会副会长邹丽华介绍,此次的寻根之旅,是为了追寻父亲当年的战斗足迹。瞻仰革命旧址、聆听革命故事,让她对长辈口中讲述的革命故事有了更立体的感受,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那个年代,一大批革命志士在瑞安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红心白皮”志在革命  为救红军保长英勇牺牲

    讲述人:陈旭东(陈贤庆孙女)

    陈贤庆是五云村“红心白皮”的保长。所谓“红心白皮”,就是保留国民党乡、镇、保、甲的组织形式,而由爱国进步人士、基本群众或没有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出任这些组织的主要职务。

    为了支持革命事业,陈贤庆在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家因此也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瑞安县委重要的活动场所——县委机关重要的交通联络站。

    1941年9月,龙跃率浙南特委机关进驻五云山。不久,浙南特委酝酿12月31日在五云村召开瑞安地方干部和武工队干部会议。不料,浙南特委的意图被两位临时交通员秘密出卖。

    这天,国民党反动派调集一个团1000多兵力,分五路“围剿”五云山浙南特委和瑞安县委机关。幸好浙南特委及与会人员还没有到达五云村,他们在当地群众的掩护下隐蔽在半山茅草中,但特委干部陈禹铭因病住在陈贤庆家,来不及转移。

    国民党官兵来搜查时,陈贤庆机智地称陈禹铭是他的外甥女,一时瞒过了搜查。乘混乱之际,他嘱咐儿子护送陈禹铭离开,让其顺利脱险。等国民党官兵回过神来,确认陈禹铭是地下党干部后,认定陈贤庆“窝藏共匪”,对他展开追捕。陈贤庆最终被枪杀,壮烈牺牲。

    假投奔真剿匪  武工队员闯虎穴除叛徒

    讲述人:邹丽华(邹忠钦女儿)

    1941年,在瑞安第一次沦陷、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巨大压力下,瑞安县委武工队长姚玉山叛党出走。他拉起一股土匪,冒充武工队,到处打家劫舍、为非作歹、残害百姓,破坏我党声誉。

    邹忠钦和武工队员姜叶永是姚玉山的老部下,姚玉山还来信召他们入伙,瑞安县委书记程美兴就想用“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来消灭姚玉山。商定计谋后,程美兴和姜叶永、邹忠钦演了一场戏,佯装将他们逐出武工队,方便他们“投奔”姚玉山。姜、邹二人顺利加入姚玉山队伍后,苦熬两月,终于等到了时机。

    那天,姚玉山请邹、姜中午吃鸡,两人如约而至,分别入座姚玉山左右位置。酒席上,邹、姜一唱一和,推杯换盏,劝姚玉山喝下两碗白酒。酒劲上头,姚玉山说起酒话:“今天,不,不喝酒,是没法去干掉那程美兴的……”

    这时,邹忠钦突然举杯站起来说:“好!无酒不兴兵,我邹忠钦虽然不会喝酒,今天也要奉陪一碗。”

    他直接走过去向众人敬酒。姚玉山端着酒碗正欲喝,姜叶永向邹忠钦使个眼色,猛地将酒碗往姚玉山的脸上砸,乘机夺下他腰间的短枪,转过枪口对准姚玉山。

    这时,邹忠钦迅速制服姚玉山的一个亲兵,另一个亲兵拔枪欲救姚玉山,但见姜叶永和姚玉山紧抱在一团,一时无法下手,被邹忠钦一枪毙命。那边,姜叶永也拿着姚玉山的枪将其击毙。这时,外边冲进十几个匪徒,被邹、姜开枪打倒两三个,姜、邹连声喊“缴枪不杀”。众匪见头目已死,弃械保命,举手投降。

    就这样,姜叶永、邹忠钦两名武工队员,英雄虎胆闯虎穴,赤手空拳除叛徒,歼灭了姚玉山股匪,为人民立了大功,顺利完成了瑞安县委书记程美兴交办的任务。

    隐蔽乡村昼伏夜出  特派员在危境中坚持斗争

    讲述人:胡建(胡景瑊儿子)

    1941年2月,浙南特委任命胡景瑊为浙南特委驻瑞安特派员,派他去瑞安工作。当时,革命环境极其恶劣,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仙降区一些党组织遭到破坏,还有些区干部向敌人自首叛变,中共瑞安县委机关被迫分散隐蔽。

    为了同志的安全,胡景瑊与瑞安县委书记程美兴安排瑞安城区暴露的共产党员撤出,在农村采取“单线联系”方式秘密活动。胡景瑊隐蔽在莘塍上村长达半年之久,在此期间,密切联系群众,经常鼓励党员。

    同年9月,浙南特委书记龙跃率特委机关回到瑞安五云山,调胡景瑊回机关工作。浙南特委准备在五云山过元旦的消息被泄露后,人员转移至永嘉县纸山活动。为瑞安的革命前途考虑,浙南特委决定让胡景瑊同志仍留在瑞安坚持斗争。胡景瑊在瑞安坚持到次年初,才被调回浙南特委工作。

    对于这期间的表现,胡景瑊的战友廖义融回忆,他为了党和革命事业,自觉服从党的需要,不顾个人安危,深入群众,依靠群众,积极开展斗争。浙南特委转移之后,面对明有持枪敌兵、暗有乔装特务和叛徒的局面,他就在夜里开展活动。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环境中,他积极设法营救被捕群众,帮助群众安家,进一步教育和锻炼了群众,推动了革命斗争。

    胡景瑊在这一时期作出了卓越贡献,以致当时的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在给程美兴的信中特意提到:“聋兄(指胡景瑊,因他一只耳朵听力略有问题)分配在何处工作。南北区及西北区初步工作是怎样布置的。盼告。”

    离休后坚持宣讲红色精神  老红军累倒在讲台

    讲述人:黄建新(黄李凤儿子)

    黄李凤身上有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传承教育的使命感。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瑞安县委委员的黄李凤从战火硝烟中走了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干好本职工作。

    1980年,黄李凤办理了离休手续。人离休了,思想没有离休,她参加各类会议听报告,关心国家大事;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理论、书法;参加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活动,担任宣讲团成员。十几年来,她应邀到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宣讲红色故事数百场次。

    为了讲好课,她常常备课到深夜。儿子常劝她注意休息,她总是笑笑,有次认真地回答道:“革命历史经历,我们现在不讲,以后就没有人讲了。”

    199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8月10日上午,黄李凤应邀去杭州市拱墅区湖墅街道为青少年长征夏令营作革命传统教育宣讲。正讲着,她突然昏倒在讲台上,后经医院抢救无效,于8月15日凌晨5时30分与世长辞。她累倒在了热爱的宣讲台上。

    黄李凤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浙江日报》《杭州日报》《温州日报》等9家报社作了报道;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杭州电视台等6家电视台作了新闻播出;杭州市拱墅区委宣传部和有线电视台制作了专题电视纪录片《不落的红星》;浙江电视台制作中心拍摄了电视剧《光荣岁月》上下集,并先后在中央、浙江、杭州等电视台多次播出。

    铭记 八位先辈在瑞“足迹”

    (按出生年份先后排序)

    陈贤庆(1882—1941)

    浙江瑞安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五云村“红心白皮”保长。

    郑海啸(1900—1987)

    浙江平阳人,193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3月任瑞平县委书记,后恢复平阳县委任书记、浙南特委常委,新中国成立后任温州地区首任专员、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浙江省政协常委等职。

    余龙贵(1908—2002)

    江西弋阳人,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跟随粟裕战斗在浙西南山区。1941至1945年任浙东游击纵队支队长、浙南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总队队长,1948年任浙南游击纵队支队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浙江警备一旅旅长、宁波军分区司令,1957年转业到省体委任副主任至离休。

    张忍之(1909—2002)

    浙江瑞安人,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瑞安永嘉区委、团县委、中心县委工作。此后多年在多地任职。1958年6月调回浙江,任浙江省建筑工业厅副厅长,浙江省政协第四届、第五届副主席,是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七次、第八次、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第十次代表大会特邀代表。

    程美兴(1915—2004)

    江西贵溪人,1931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随粟裕挺进师进入浙南,逐渐成为浙南革命斗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40年12月至1947年7月,担任中共瑞安县委书记。1949年任浙南游击纵队参谋长。

    邹忠钦(1916—1983)

    浙江瑞安人,1941年加入中共瑞安县委领导的武工组,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5月与其他同志率部队接国民党军浙保四团起义并解放瑞安县城。

    胡景瑊(1917—1987)

    浙江温州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任中共瓯北中心县委书记兼永乐人民抗日游击自卫总队政委等职,解放战争中任浙南游击纵队第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温州市首任市长、中共杭州市委副书记、温州地委副书记等职。

    黄李凤(1919—1996)

    浙江平阳人,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瑞平区委组织委员、瑞安县委委员兼妇联主任、温州地委妇委会委员、玉环县委委员兼妇联主任,浙江省妇联组织部干事、杭州市妇联组织部副部长等职。

    传承 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历史的硝烟虽已远去,但革命先辈的故事还在瑞安这片红土地上传颂。

    此行,该分会还拜访了两位在瑞安党史研究方面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分别是96岁的陈才舜和80多岁的市原党史办主任周兴杞;发动会员,花费两个月,收集、整理了18个祖、父辈的革命故事,制成《革命先辈红色故事集》,赠予马屿镇50册,供机关干部阅读,希望这些故事能为他们提供精神力量,同时也希望这些革命先辈的故事广为人知。

    “现在,随着老一辈的陆续离世,红色故事越来越难挖掘。如果我们这一辈不去做,这些红色文化遗产也将湮没在时间的长河里。”邹丽华说,在参观“梅山紧急会议”旧址时,大家看到旧址破败不堪,纷纷感到痛心,“保护、挖掘、传承红色文化,迫在眉睫,更需要相关部门加强重视。”

    作为《革命先辈红色故事集》的发起者,身为马屿人的陈旭东希望,围绕马屿的红色斗争出一本故事书,传递好这些红色文化遗产。她也坦言,这件事需要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仅靠“为爱发电”难以为继,希望社会各界及相关部门能给予帮助与支持。

    据悉,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成立于1981年9月,系非营利性的学术性社会团体,由从事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的新四军老战士及党史、军史工作者和热心研究会工作的同志组成。40多年来,他们把余热发挥在学习、研究、宣传新四军的历史,弘扬铁军精神的事业上,编写红色史料,宣讲红色故事,大唱红色歌曲,培育红色后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瑞周刊
   第00002版:天下瑞安人
   第00003版:直击焦点
   第00004版:瑞深读
瑞安,先辈战斗过的地方
瑞安日报 瑞深读 00004 瑞安,先辈战斗过的地方 2023-7-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