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邹宗钧 林加浩 记者 黄丽云
兼山水之胜,有着“东南小邹鲁”美誉之称的瑞安,既美在河道如织,又美在山川灵秀。诞生于此的华峰集团,浸润“江南水乡”的环境,骨子里就带着天然的绿色“基因”。
“双碳”目标下,推进产业产品低碳转型,是华峰创建美丽化工新形象的担当。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表示,企业真正的产业低碳转型,不是靠自身在细分行业的单打独斗,而是要承担起“链主”产业带动全产业链转型升级的重任,在全产业链的“生态圈”和“朋友圈”中,争当行业的“排头兵”,重视从源头到消费终端的全产业链碳减排。
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主导行业绿色工厂与产品等标准起草单位、绿色生产和智能制造并举的绿色制造全产业链打造……一串串“绿色成果”,是华峰集团逐“绿”而行、“碳”寻未来,构建“绿色版图”,书写高质量发展“绿色答卷”的结晶。
加快绿色技术研发应用 从提升“含绿量”到向发展“要红利”
作为全球最大的产业用非织造布超纤材料研发制造基地,位于江苏的华峰超纤生产车间里20余条生产线开足马力。
一直以来,全球人工皮革领域一直面临着如何破解溶剂依赖的难题。华峰超纤深刻洞察到人工皮革行业发展已经从传统干湿法工艺转型到水性工艺新技术,从清洁、低碳、可持续三个方面不断升级,满足消费者、品牌商对高质量皮革的新诉求,创新人造皮革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解决方案。
在此背景下,华峰超纤全新品牌REGEN(瑞芝锦),经过长达五年的研发“破茧化蝶”,通过世界独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水性制造工艺和水溶性聚合物回收再利用技术,从源头上减少碳足迹,给产品带来持久生命力。
“‘纯水超纤’用100%纯水替代有机溶剂,实现零溶剂和减量后的废液净零排放,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超细纤维材料。”华峰超纤总经理段伟东告诉记者,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是一场颠覆性的绿色产业革命,将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助力产业链全过程的“双碳”目标实现。
面向未来,段伟东表示,华峰超纤将持续创新低碳技术,开展“减碳”工作,与更多的合作伙伴携手推进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
除了练好绿色技术的“内功”外,华峰还将目光瞄准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领域,开启了从提升“含绿量”到向发展“要红利”的大胆尝试,开辟“变碳为宝”的绿色新路径。
2022年11月16日,浙江华峰环保材料有限公司年产万吨级二氧化碳基高分子量生物降解材料(PPC)项目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开车工作,已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
PPC产品CO2含量高达40%左右,既有利于“碳中和”实现、“限塑令”推行,又具有生产成本低、拉伸强度高且特别适用于生物降解地膜应用等特点,多年来,一直成为国内外高校与研究院所蜂拥研究的热点及企业争相角逐的高景气赛道。但受限于PPC合成过程工艺复杂、催化效率低等技术瓶颈,当前,除华峰外,全球范围内尚未有稳定运行的万吨级PPC工业化装置。
除了将二氧化碳制成可降解材料外,华峰还通过研发节能降碳、碳回收利用技术及实施多种节能改造项目和节能措施,推进能源消耗量呈阶梯型逐年下降。2023年4月26日,重庆华峰化工等单位完成的《己二酸生产过程氧化亚氮低温催化分解消除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项目顺利通过鉴定。
“该成果是国内己二酸行业氧化亚氮减排自主技术的首次工业化应用,填补了国内己二酸氧化亚氮减排自主技术空白。目前,重庆华峰化工已建成的可处理18万吨/年己二酸生产过程氧化亚氮低温催化分解消除工业化应用装置,氧化亚氮分解率高达99%,可实现年减排氧化亚氮4.62万吨,相当于减排137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华峰集团副总裁、重庆华峰化工总经理陈恩之介绍。
随着一大批最新绿色低碳前沿技术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华峰在业内刮起了“绿色低碳风”,为“绿色华峰”增添了一抹靓色。
推动数字化转型 倾力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圈
眼下的华峰,绿色园区遍地开花,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智慧园区竞相涌现。绿色、数智,已经成为华峰发展主旋律中的最美色彩。
蜂飞蝶舞,鱼游鸭戏,草木葱茏,花团锦簇……早已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的重庆华峰化工,作为全球最大己二酸生产企业,该公司始终秉承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绿色的己二酸生产工艺和应用为主线,在循环经济、低碳研究、节能降耗等方面开展100余项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切实强化了源头治理和末端减排,展示新时代美丽化工的新形象。
与此同时,随着“双碳”行动方案的推动落实,该公司率先试点把“碳足迹”及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溯源作为产品销往全球的“绿色通行证”。
在国家大力开展绿色低碳标识溯源体系建设工作的浪潮中,华峰基于国家标识解析体系打造“品标码+碳足迹”平台,为每一个产品赋予其独有的身份标识,通过应用平台整合产品基本信息、质检信息、产品特性、产品用途、产品视频、产品碳足迹证及合规信息等所有与产品相关的数字化信息,从源头到过程打造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产品”。
预计今年底,华峰集团不仅实现内部所有在售产品的“品标码”全面覆盖,而且将此项技术逐步推向产业链,倾力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圈。
在轰轰烈烈的“降碳战役”下,新能源利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走进华峰新材料公司,在生产车间屋顶,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整齐排列。该公司坚持向绿色要效益,以能源低碳化、生产清洁化为主导,2014年开始实施3.07MWp光伏项目,截至2023年3月光伏站累计共发电2249万kW·h。另外,该公司480kW/880kW·h分布式储能项目设备也已投用,试运行期间整体日平均充放电可达1800kW·h。
与华峰新材料公司相比,位于上海金山的华峰铝业12MW分布式光伏项目与位于江苏启东的华峰超纤的一期17.5MW分布式光伏项目也不可小觑。前者已正式全容量投入运营,完成并网发电,可实现光伏清洁能源发电量1200万度/年,后者全生命周期发电量为4.42亿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5万吨。
科技赋能,同样成为解锁产业发展“绿动力”的一把“密钥”。站在华峰滨海新材料产业园应急指挥中心前,偌大的数字孪生地图布局在大屏幕上,园区厂区实景与实时跳动的各类安全环保检测数据交相辉映,让安全隐患和环保风险无处可藏。
据华峰集团HSE部负责人朱少正介绍,随着技术升级迭代,华峰集团正着手将碳足迹数据模块纳入智慧安环一体化管控系统,特别展现产品在全生命周期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及相关资源使用情况,届时将为企业碳精细管理与能源结构优化等方面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撑。
在迈向“零碳”未来的进程中,无论是绿色技术的产业化,还是数智制造的低碳化,都将驱动华峰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奔跑。
尤其是随着5G时代的来临,华峰TPU公司探索构建“5G网+智能硬件部署+智慧平台运营”的未来工厂新模式,运用5G通讯技术互联智能化生产装备,集成工业互联网应用、数据采集、智慧安环和工业智能化系统等数字技术,形成了“5G+PMS+ERP+MES+智能化装备”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解决了工厂数据连接、产、供、销等协同问题,实现单位产品能耗降低10%以上,单位产品电耗降低20%以上。
未来,华峰集团将全力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描绘新时代绿色发展画卷,致力打造“零碳工厂”及绿色智慧制造链体系,在探索实践中积极发挥绿色示范新效应,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贡献绿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