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云江潮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吃席

    ■洪小兵

    吃席指的是吃酒席,“吃酒席”这词,来自民间说法,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随份子“吃摆酒”。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我最高兴的事就是跟着祖母去亲戚家吃酒席。结婚喜宴、乔迁喜宴、小孩满月酒还有丧宴等等,事主都会大摆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在农村,酒席都会摆在自家门前道坦,亲朋好友,觥筹交错,欢声笑语,好一幅热闹的乡村喜庆情景。酒席之前,“正亲”会提早一天来家里住下,隔壁邻居也会来帮忙。而且正式酒席前,还有好几顿加餐“小吃”。大人吃席,桌上四大盘硬菜不吃的,大伙儿把食物平均分掉,带回家给小孩子吃。

    古人席地而坐,因此吃席也叫坐席。室内的地面铺上用竹篾编制的叫“筵”,在筵上再铺上用蒲草之类编制的叫“席”,席比筵短,筵只用铺一层,席可以多层,用来防潮,这就是筵席的由来。据古籍记载,天子的坐席要铺五层。《史记·乐书》曾记述“铺筵席,陈尊俎”的设筵情况。 后来,我们称饮食为设筵,称酒席为筵席。只是筵和席都是当时宴饮时铺在地上的坐具,后来“筵席”一词就慢慢演变成吃酒席的专称了。筵席有“上席”和“下席”之分,用来区别尊卑之位。《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鸿门宴的座位,其中张良的地位最低,不叫坐,而叫侍,侍就是在旁边陪坐的意思。而鸿门宴中对坐席宴饮的描绘,可以看出,分餐在当时的上层阶级中占据主流地位。

    吃席,要随份子,据说“份子钱”最早出现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国不久,就重新修订了制度,建立《乡饮酒礼》制度,规定“凡我同里之人,各遵守立法,其婚姻丧葬有乏,随力相助”。穷人娶妻生子,大伙儿救济一下。朱元璋是穷人出身,从小知道民生疾苦,他提倡邻保相助,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帮人一把。原先只提供物品,后来出钱帮助。明清时期,份子钱的字眼也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写道,贾母提议大家凑份子钱给凤姐过生日;还有在《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写道:“搬家那天,归故爷也来行人情。”份子钱就这样慢慢流行起来,吃席随份子钱成为人情来往、社交场合必不可少的礼仪,也成为中国人红白喜事吃席的标配项目。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味以和为贵,和以筵为尊”。旧时的“八仙桌”,四边均等的坐次,谓“天圆地方”共享天地和谐。现在吃席都是以圆桌为主,谓“团圆美满”共享天伦之乐。冷盘加热菜,全鸡全鸭,吃席的顶配“满汉全席”,吃得那叫档次和气氛,一个“欢”字。吃席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亲人团圆,朋友聚会,表达了亲情友情和人情。吃席一词,南北方叫法各不同。北方叫“吃席”, 南方叫“坐席”,中原叫“坐桌”,还有叫“吃汤水”,中国地大物博,十里乡俗不同。吃席现在最通俗的叫法就是“吃酒”。 吃席,不仅是乡人邻里之间的人情往来,更是一种民俗文化的传承。中国是礼仪大邦,“席不摆三”一直延续至今,就是吃席不能只有三道菜。我的祖母、我的母亲一直教导我,不管家里有无来客人,桌上的菜不能只摆三道。中国人喜欢双数,寓吉祥美满之意。

    中国人的吃席都以举箸共食为主。2003年SARS后,人们有了公筷的意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合餐吃席更容易让病毒扩散和传染,“以箸就而搜之,夹涎入馔”,于是分餐、公筷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家卫生部门也提倡家庭要配备分餐专用的筷子和调羹。中国从古时的分餐到现在的合餐,到吃席的公筷使用,无不显示社会的不断进步,观念的不断改变。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我依然相信,吃席仍然是舌尖文化的隆重上演,吃席的热闹依然是快意人生的江湖情怀。宴席之上的人们尽情欢畅,酒香浓,话当年,风雨人生也值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阳光卫生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云江潮
塘路的岁月老歌
八月的歌行
吃席
1941年,日军在马屿老街扔下两颗炸弹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04 吃席 2023-8-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