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翔翔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育桃李;秋意深深,佳节到来颂师恩。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在三尺讲台上,凭一颗丹心,将智慧的种子播撒,用爱心、智慧与奉献,点亮孩子们的人生梦想,展现着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
9月10日,我们将迎来全国第39个教师节。在这金秋结硕果的九月,记者采访我市扎根教育事业一线的优秀教师代表,看看他们的“一小时工作”,倾听他们教书育人的故事,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敬!
林婷:
“园长妈妈”盼每位孩子健康成长
教师速读:林婷,高级教师,获评浙江省春蚕奖、温州市名教师、温州市教坛新秀、温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从教30年,她先后任职莘塍中心幼儿园、市机关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兼园长。在一园一品办学特色创新工作中,她凝练“幸福教育”“心兰教育”办园文化,创新“智趣陪伴”家庭教育理念,带领两所幼儿园获评省现代化幼儿园、省一级幼儿园、省巾帼文明岗、省绿色学校等多项荣誉。
她坚持下沉一线,积极探索游戏课程化实践,主持的课题、论文、课程案例等累计获省、市级荣誉100多项。同时,作为温州市瓯越名师,她示范帮扶的多所幼儿园在升等创优工作中成绩优异,帮带指导的教师们在各类教育科研评比中屡屡获奖。
一小时故事:忙碌中不忘特需儿童
时间:9月1日8∶30-9∶30
“早上好!祝贺你,从今天起正式成为中班哥哥咯”“怎么啦,肚子不舒服吗?来,园长老师陪你一起去医生老师那儿,让她帮助你”……
开学第一天早上,市机关幼儿园邮电总园门口车来车往,不少家长早早送孩子到园。林婷每看到一个小朋友,或抱过孩子寒暄,或弯腰亲切地摸摸孩子的头。
招呼孩子入园、与家长热情交流、处理突发事件、协调开园典礼……作为园长,只要没有其他工作冲突,她总会与值日教师一同迎接入园的孩子。
转眼已过9时,站了1小时的林婷刚到办公室坐下,准备倒杯水喝,却突然放下正举起的杯子,掏出手机拨了一通电话:“校长,您好!我是机关幼儿园的林婷,今天是孩子们第一天上学,不知道我们那孩子情况怎样,拜托您在百忙中帮我关注一下。”
原来,幼儿园上一届大班有一位轻度认知障碍的“小星星”,为了做好这个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帮助他和其他孩子一样尽快适应小学生活,上学期期末林婷就带着家长、幼儿园首席资源教师多次到孩子即将就读的小学,将孩子的情况、成长变化详细反馈给小学校长,让校方能提早做好相应的关爱教养方案。9月1日也是小学开学第一天,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小伙伴与幼儿园不同的学习方式,他能适应吗?这一担忧一直萦绕在林婷心中。
“在机幼的三年,孩子在不断适应与成长。如有需要,请随时和我们联系,我们非常乐意配合学校,让他更快融入小学生活……”电话里,林婷化身“园长妈妈”,不厌其烦地再三交代,在她心里,让每位孩子健康成长是最重要的。
陈忠浩:
投身教共体,打造“稻”梦空间课堂
教师速读:陈忠浩,语文教师,从教12年,获评省师德楷模、省教坛新秀,温州市名班主任、温州市优秀教师等。
2011年大学毕业后,他任教于集云实验学校。2019年,他主动请缨到位于马屿的养正学校支教,2022年“晋级”为奶爸后仍不忘乡村孩子,无缝对接支教曹村二小,积极投身教共体建设。
他热衷钻研教学,曾荣获长三角(省)班主任基本功、省少先队辅导员说课、省争章技能比赛一等奖;7篇班级管理论文在国家级期刊发表,4篇论文在长三角、省级获奖。近年来,他以乡村本土资源打造“稻”梦空间,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以班级文化为背景撰写的育人方略等设计被推荐参加全国班主任基本功交流展示活动。
一小时故事:新晋“奶爸”每天五六点起床上班
时间:9月4日 7∶10—8∶10
7时10分,晨光笼罩着街道,曹村二小附近的早餐铺透着烟火气息,等候着上班的行人。陈忠浩刚到校门口,便看见几名学生正蹲着啃煎饼果子。
“你们早啊,下次记得要靠边一点哦,马路旁尘土多还很危险。”陈忠浩关掉车载音响的听书App,将车停好。自去年9月支教曹村二小后,他得知不少学生来自新居民家庭,有些家长为了赶早班,早早把孩子送到校门口,给他们几块钱让他们自己买早餐。
心里记挂着学生,尽管已“晋级”为奶爸,陈忠浩仍然坚持每天五六点起床,为的是提早到校,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干净的用餐和等待地点。陈忠浩将这些孩子安顿在教室,随着其他学生陆续到来,他便带领孩子们读诗。这个活动是他从教12年雷打不动的项目,他希望通过诗歌的美好意境润泽孩子们的心田。
领读完已是8时,陈忠浩回到办公室翻开语文课本打算备课,他突然想到9月8日就是全国班主任基本功交流展示作品上交的截止日期,于是马上投入到作品的最后修改。在曹村二小一年来,陈忠浩结合学校原有特色课程,利用曹村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的优势,巧借丰富的在地化资源,以稻作文化为依托,结合乡村儿童特有的精神品质,师生共建无边界课堂——“稻”梦空间。通过打开学校的“围墙”,让乡村教育成为传承乡村文化的高地。
一年来,他任教的班级已陆续开展芒种、清明等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农耕课程,并以“我是小小农家人”——插秧节、“我为农忙作贡献”——丰收节等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稻作文化的理解。本学期,他还打算开展一系列项目化活动,进一步推动学生形成感恩家乡、反哺家乡的品质。
陈金定:
扎根山区26年的大山孩子“监护人”
教师速读:陈金定,从教26年,她一直扎根山区,担任湖岭镇中学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曾获温州市优秀班主任、温州市尊重教育尊重人才突出贡献个人、瑞安市先进教师、瑞安市山区海岛骨干教师、瑞安市首届功勋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扎根山区26年,她带过10届毕业班,与1000多名山区孩子结下师生缘分,亦是400来名留守儿童“监护人”。怀孕期间,她起早贪黑从不请假;孩子生病,她匆忙照顾了两天又返校照顾更多大山里的“孩子”。她是班主任、语文教师,她是山里孩子“监护人”“知心姐姐”,她是每天早晨陪孩子跑操和体育锻炼的“陪练”,是晚上入睡前关灯的“宿舍阿姨”……她双脚沾满泥土,心中始终充满教书育人的崇高理想。
一小时故事:事无巨细“没空生病”
时间:9月3日10∶30—11∶30
在湖岭镇中学崇德楼二楼教师办公室,陈金定正利用新生适应性教育空档时间,给一名学困生逐字逐句教读《观沧海》。在她的帮助下,这名学生基本能认读,但“碣”“澹”“竦峙”怎么也记不住。
“回来先吃早餐休息会儿吧,今天是周日,昨晚你又凌晨才睡,身子骨怎么经得起你老这么折腾……”丈夫的微信“抱怨”打断了她的工作。陈金定听后放下手机,继续在学生的书上写上“节”“蛋”“耸志”等简单的同音字,帮助他识记。
“开学初”“初一新生”“班主任”“山区学校”,这几个词构成了陈金定连日来的繁忙,陪学生适应性学习生活、对接学生住宿事宜、打扫教室、辅导学习等大小事都压在她身上,山区留守儿童多,隔代交流对接也为陈金定的工作“加重加码”。她俨然已成为山里孩子“监护人”,事无巨细操劳着,用她的话说就是“没空生病”。
“住宿被子统一的事情我会再和家长沟通的,我先煮几个饺子吃下早饭,等会儿就联系家长……”在学校附近、陈金定家中,墙上的钟表已指向11时10分。听着厨房里的烧水声,丈夫走出了房门:“你悠着点,工作要好好做,身体也要照顾好,每次说都不听。前几天一大早扛着十米长的水管就往学校走,全身湿透回家,你生病从不请假,那就更不能轻易生病了……”
原来,前几天,陈金定打扫教室迎接新生,从家里扛了皮水管到学校,给每张桌椅涂上肥皂并冲洗干净,到家已全身湿透,一时分不清是汗水还是自来水。
水饺出锅,陈金定匆忙往嘴里塞,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只见她又拿起手机,拨通了电话:“孩子外婆您好,我是七(6)班班主任,学校托管费您可以通过微信扫码支付,不会的话我先垫付……”
张瑞祥:
用爱呵护孩子的心灵“治愈师”
教师速读:张瑞祥,塘下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团委书记。2006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2014年取得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学位,现为浙派名师培养对象,曾获评浙江省教坛新秀、温州市名教师、温州市第九届新闻奖教金优秀农村教师等。
从事教育工作17年来,她不断以赛促进提升专业素养,多次在全国、省、温州市级的各类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各类荣誉累计达一百多项。
十年来,她一直担任瑞安市81890学生心理专线心理咨询师,为学生解决“成长的烦恼”,为家长解疑释惑。她还经常跟随送教服务队伍,为山区儿童送去心理指导;积极开展各类心理讲座,为社会各界人士送去心理志愿服务等。
一小时故事:心灵导航室的温暖
时间:9月5日12∶00-13∶00
中午12点后的塘职塘川校区分外寂静,用餐后的师生们进入了午休时刻。团委办公室却“风景别样”,只见张瑞祥利索地拿出采购的包装纸,与学生一起包装教师节小礼品,在一张张贺卡上写上祝福语。她希望老师们能在朴素却温暖的仪式中体会到职业幸福感。
忙碌中,学生林彦妮递上了几页发言稿,此次她将作为学生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发言。张瑞祥一边引导启发,一边帮助修改,还分享了已毕业学长的故事:当年,中考分数不到300分的学生本想混个文凭,在包括张瑞祥在内的老师引导下,该生在校期间荣获了温州市优秀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你要突出心态转变历程,如发生了什么事、遇上了什么人等,这样才能让学弟学妹真切感受到‘只要付出努力行动,一切皆有可能’……”
“噔噔”,微信消息框弹出,一个熟悉的ID发来了开学祝福,张瑞祥的思绪被拉回到两年前那个“虚惊一场”的午间。那天中午,一条讯息给她巨大冲击——“老师,明天是我十八岁生日,我怕活不过明天”。张瑞祥立刻让学生到心灵导航室。经了解,该生生理上长期头疼,心理上承受学业压力,不擅长社交,否定自我价值。张瑞祥立即对学生进行抚慰,接着从家庭关系找突破口,解开心结。
“叮铃铃!”闹铃响起,已是12时40分,前来心灵导航室咨询的学生已在门口等候。张瑞祥轻轻关上门,门的那边,轻松舒缓的轻音乐伴随着细语呢喃。在那个小小的空间里,既是她工作的地方,也是一个个心灵得到治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