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天下瑞安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青原:修一颗自在心 得一世淡然情

    ■记者 林长凯

    她出生在中医世家,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喜欢写写画画;她在中央美术学院接受专业书画学习与训练,勤奋笔耕,无一日之懈怠;她以书画为事业,厚积薄发、终得佳绩。她就是书画家马青原。她的祖父辈原籍瑞安市林川镇梅岸村,后全家迁往温州市龙湾区,现定居北京。

    艺术上取得丰硕成就的马青原,对外界却很低调。她曾真诚地坦言道,艺术学无止境,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她将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耕耘,不断学习,努力去抒写自己心间的感情和境界。

    从小接触传统文化 长大专研书法艺术

    马青原幼承家教,父亲从医且喜爱书法艺术,使她深受艺术熏陶。“当时,家里长辈非常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年少便经常听父亲讲古典诗词、《黄帝内经》、中医五行等知识。”马青原说,她经常看到父亲在闲暇时写毛笔字,在耳濡目染中也喜欢上了写字。

    由于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马青原小时候就对古代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家里收藏了很多中医药书籍,少时我经常把这些书籍翻出来看,虽然大都看不懂,但是书中中草药的图案给了我初步的图画启蒙。”马青原说,她从小就喜欢涂涂写写,这个爱好在之后的读书生涯中也一直没有放弃。

    后来,马青原顺利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进行了专业、系统的书画技法训练。她说:“在中央美院读书期间,我所接受、所学到的和艺术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构成了我艺术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我的艺术修养获得了从量到质的飞跃。”

    在中央美院求学期间,面对浩如烟海的书法经典法帖,马青原以“二王”为宗,结合经典篆隶名碑名帖,遍临了秦汉魏晋到明清的经典书法名帖。经过不断地思考、临摹、实践和锤炼,将碑帖中的诸多经典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逐步形成自己创作书法的艺术风格。从中央美院毕业以后,马青原在书画艺术创作上又寻求新的发展和突破,她师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张荣庆和当代书法大家沈鹏入室学习,继续学习书法技艺,又承蒙诸多高师良友启迪,获益匪浅。

    北京得天独厚的文化氛围,优越的师资条件,使马青原的艺术学识得到深厚滋养。在那里,她通过大量的书画专业技法上的锤炼和学习,几番努力,收益良多。北方文化知识中的厚重、雄浑、大气、富有冲击力的豪迈之美和雅逸、温和、秀儒的江南文化韵意对马青原的艺术风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碰撞,在一番努力之下,渐渐将两种文化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逐步形成她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

    一直以来,马青原在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始终追求精益求精的理念。她说,中国古代经典艺术珍品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其精雕细琢、近乎完美的形态让人叹为观止,古代手艺人对自己创造艺术品的那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非常可贵的,那些都是当代艺术家要学习的精髓。“从古至今,只有艺术精品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我想,我们从事书画艺术创作,就要秉承精品意识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马青原说,艺术创作要讲究精品意识,这也成了她在艺术道路上自始至终要遵循的准则。

    遵循“书画同源”理念 兼修书画以融博大

    马青原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她都是在自己心情比较愉悦的时候创作书画作品,同时还把自己愉悦的心情、乐观向上的思想融入作品中,抱着一种对书画艺术非常认真的态度来创作,踏踏实实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把自己好的东西奉献给社会,让人感受到书画艺术的魅力,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

    中国古代有“书画同源”“书画同体而未分”的观点,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的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中国古文字的体制间架,既是书法,又是图画。近代有“书画混合”之说,中国画的表现形式讲究,集诗句、书法、绘画、钤印于一体,以书入画,通过作品表达作者的学问、才情、思想、艺术语言、作品意境。马青原在艺术创作中,始终遵循“书画同源”的理念,兼修书法和绘画,并兼容吸收二者之优点,把书法用笔体现于国画创作之中,发挥二者的最大作用。

    在学习书法期间,马青原接受了系统的书法训练,楷、草、行、隶、篆等书体都学。“我刚开始在篆隶魏碑等碑学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后来又接受了系统的帖学训练,以‘二王’体系为主,渐渐向楷书和行草过渡,逐步确立了我的书法艺术的风格方向。”马青原说,她个人更喜欢小楷和行草,因为小楷更能让一个人的内心变得细腻、纯净、宁静。在平常的书法练习中,马青原也会写篆书、隶书。“写篆隶对行草创作有相辅相成之功效,一个书法家在技法上应该碑帖双修、兼容并蓄,兼容才能博大。”马青原表示,此外还要学习技法之外的文化素养。

    除了擅长书法外,马青原在绘画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在她的绘画作品中,题材和风格极为丰富多变,山水、花鸟、人物均有涉猎,作品技法精湛,线条优美,整体给人一种美丽、祥和、朝气蓬勃和积极向上的感觉。马青原在绘画时,喜欢运用多种绘画语言、多种表现形式,并把之前在大学里学过的山水、花鸟、人物的绘画技法根据画面需要互相穿插,从而让画面语言更加丰富,画作生机盎然,富有生命力。“我喜欢在画中表达一种富有朝气的精神,一种欣欣向荣的力量。”马青原说,运用有自己特色的个性化笔墨语言,将其贯穿于各种书画作品的创作之中,一直是她的追求目标。

    曾有媒体对马青原的国画作品进行过评价:“ 她所表现的绘画技法,其实就是书法的技法,用书法用笔来表现绘画中的线条;特别是画上面的签名和题跋也富有书写的技巧,别具韵味。”

    在书画艺术中成长 淡然看待世间万物

    书画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它抽象了天地万象之形,融入了古今圣贤之理,积淀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睿智与文化精髓。“书画从临摹到创作的过程就是自我创新力的一个不断激发训练的过程。”马青原说,她在学习书法绘画时,深入了解了中国文字的起源,学习了唐诗宋词,丰富了学识和素养。在这过程中,还养成了细致、专注、持久的学习习惯,锻炼了观察分析能力,磨练了坚强的意志,学会了用审美的、艺术的眼光看世界,性格也变得更加从容淡定。

    书画创作就像一场人生的修行,修一颗自在心,宠辱不惊,静看世间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马青原说:“当一个人越是达观、通透、乐观时,心态就会越好,从而越有利于培养自己处乱不惊、沉着镇定的素质。”她用这种平和而温暖的心境去创作艺术作品,让作品充满了激情蓬勃和阳光的气息,用作品表现自己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在书画之余,马青原喜欢阅读。平时一有空,她就读一些古典文学书籍,在书中吸取古代文学中的营养,这对书画创作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人物名片】

    马青原,女,1972年生,林川人,别署耘心轩主人,中国民盟盟员,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后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张荣庆书法艺术工作室和首都师范大学重彩画高研班、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工笔重彩画协会会员,沈鹏书法工作室创作研究班成员,北京日辰书院院长。

    她的书法作品获中国书协乌海杯全国书法大展优秀奖(最高奖),农行杯首届CCTV中国电视书法大赛三等奖,2012浙江省书协年度奖,中华妈祖杯全国书法大展、中华龙文化全国书法展、第二届中国兰亭奖安美杯书法展等大奖。书法作品先后被人民大会堂、长城博物馆、中华慈善总会等单位和国内外多家艺术机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收藏。

    出版个人专辑《中国美术成就·百年书画名家——马青原卷》《当代书画研究——马青原》《中国魂·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的艺术家——马青原》《当代花鸟画家中的15位书法家——马青原》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瑞周刊
   第00002版:瑞深读
   第00003版:天下瑞安人
   第00004版:玉海楼
马青原:修一颗自在心 得一世淡然情
瑞安日报 天下瑞安人 00003 马青原:修一颗自在心 得一世淡然情 2023-9-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