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玉海楼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旧粮仓,新粮仓,有粮心不慌
■陈思义/文 陈立波/摄
孙桥粮站
三八粮站
龟岩粮库
仙降粮库
马道粮库
塘下陈宅粮库
扫一扫,看电子版

    粮仓,储藏粮食的专用建筑物。

    粮食储存历史悠久,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杆栏式粮仓,仓中还盛有稻谷,距今已有七千年,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那是考古里的中国故事。

    瑞安粮食仓库不少,只不过你平日不大注意而已。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备战备荒的土圆仓,八九十年代塘河边上夏收时节人山人海的粮仓,新时期现代化的中心储备库,粮食生产,粮食仓储,粮食安全,都是现实里的瑞安故事。

    八甲粮仓

    八甲粮仓是近现代有代表性的建筑了。

    它的形状很特别,叫土圆仓。圆柱形的外墙,用花岗岩方块石垒筑。圆锥形的屋顶,盖青瓦。缩小了,就像数学老师在课堂上演示的立体几何模型,规规矩矩。三个土圆仓,品字形布局。三个仓门面对面,一条青石台阶把三个仓门连接,成为一个组合。更巧妙的是,一个土圆仓有前后相对的两仓门,听说储存物从高仓门入仓,从低仓门出仓,颇机巧。

    粮仓,印象中是一座座开通风小窗的房子,方方正正。八甲的土圆仓,又圆又胖,老人说像圆桶上盖了个箬笠帽,青年人说像蒙古包,像倒放的陀螺。《瑞安市志》载:“七十年代初,因战备需要,在潘岙村、八甲村建土圆仓5座,容量465吨。”潘岙村的土圆仓已经拆除了,作为备战备荒年代的实物例证,土圆仓惟存于八甲村。

    为什么叫土圆仓? 1969年为落实“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在那个钢材、水泥、木材稀缺的年代,借鉴黑龙江省明水县“一把草、一把泥”建设粮仓的经验,用块石垒好墙脚,把稻草切成一节节掺进和好的泥巴,一层一层往上筑土墙。这种用泥草垒成的土圆仓,造价低廉,却很实用。有顺口溜说:“土圆仓,是个宝,一把泥土一把草,既防鼠又防盗,泥墙草顶牢又牢,备战备荒不可少,家家户户都能搞。”

    与这种土圆仓比,八甲粮仓应该叫石圆仓了。石砌的圆墙,用木梁架支撑起的穹顶,牢固耐用,密封性能好。防鼠、防潮,冬暖夏凉,利于粮食储藏。三窗两门设计,通风、采光效果好。听说门有四道,最外面是大门,里面是搁门板,搁门板随仓内储物高度而递增,再就是防虫纱,最里面是防鼠板。

    土圆仓有一定历史价值,数量也已屈指可数。平阳、文成也建过土圆仓,都拆除报废了。报载,绍兴柯桥区徐山村还保留有6座土圆仓,该村新建农村文化礼堂,就把土圆仓打造成一个展示粮食文化、传播爱粮惜粮、维护粮食安全的粮食文化馆,想法不错。

    每次去八甲粮仓,路亭里榕树下都聚了人,冬晒太阳夏乘凉。七八甲码头,有从对岸马屿驶来的渡轮靠岸。今年不见渡船了,只见三个钓鱼的人。远山近景,拐弯的飞云江,芦苇的岸,老码头,土圆仓,佛殿儿,亭,榕树,狗,自行车,七八个人,这里算是一个风景点,一个乡村嬉场。

    建仓积谷,积谷防歉

    马道粮仓在塘河边上,码头,石踏级,木旗杆,组合成了一个人文景观,算是漂亮的了。塘下、鲍田、浦西、下硐的旧粮仓很有时代特征,石头墙脚砖砌的墙,大门或者墙上有一个石灰堆塑的红五角星,那是粮站的标配。孙桥、江溪、江上、江桥、曹村的粮仓,白粉墙,挂有统一的粮站牌子,我猜那粮仓是“退二线”的样子。去仙降,在大门外看,旧粮仓已经“退休”了。澄头粮仓老照片,一幢九间仓库,七窗二门,水泥地晒场很大。去吴桥,半途问路,村民说粮仓已经拆了,只得作罢。回来几天里,我还是思思念念。一天与几个“老粮人”说起心中遗憾,“老粮人”说吴桥粮仓还在啊,于是自告奋勇带我过去。谢天谢地,还能见到旧物。想当年早稻入库,下乡必去吴桥。河边与仓前的忙碌情景,犹能闪现出来。林垟、龟岩的部分老粮仓仍能储粮,说是粮食储存多了,旧粮仓“退而不休”。

    自古以来建仓储是一件家国大事,“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粮仓充实了,天下就太平了。清时,州、县设常平仓,市镇设义仓,乡村设社仓。常平仓:丰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贱伤农,歉年卖出所储粮食,以平抑粮价,巩固封建政权。义仓:为备荒年而设置的粮仓。社仓:用于备荒救济的粮仓,多设于乡社,也是一种义仓。清嘉庆《瑞安县志》仓储篇载:“丰积仓,在西北隅岘山下。旧仓四座,分仁、义、礼、智四字号。国朝乾隆二十二年,添建七间,今共计口六十八间,收储隅都粮米”“预备仓在丰积仓内。雍正五年添建仓一十五间,每间储谷一千三百石”“备赈义仓,一在城东北隅集真观,明正统年建,今圮。一在丰积仓内,明徐钺建,周令悠置谷一千石”。民国时,储粮仓先后有常平仓、积谷仓、收纳仓、聚点仓。

    市区有一条仓前街,仓前街的名字来自粮仓。这里明时置有义仓,街在仓前,就叫仓前街。1958年瑞安县人民政府迁驻于仓前街,1998年迁往安阳新区现址。以仓命名的仓前街,在瑞安历史上有了名气。

    新中国成立初期征收农业税,征收粮食入库,库容不足,便借用祠堂、庙宇、民房改仓储粮。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粮食储量增加,建了城关、陶山、碧山、仙降、鲍田等多处房式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建的粮仓,有设在农村的收纳仓,设在城镇的供应仓,设在交通要道的中转储备仓。八十年代随着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粮食收储量激增,仓库建设规模扩大。吴桥的内河中转仓,仓容825吨。1990年进行过国家粮油仓库基本情况调查,瑞安市粮库面积59390平方米,库容7861万公斤。

    粮库是一个重要的物资储备之所,有不少故事可以证实。

    《瑞安市志》载:1941年4月19日,瑞安县城被日军占领,县仓积谷70万斤和番薯丝40万斤被日军劫掠一空。

    《温州市粮食志》载:1950年4月21日,土匪30多人窜入平阳坑粮食仓库,捆绑保管员谢公凯,要其交出仓库锁匙,谢严词拒绝,惨遭杀害,以生命保护国家粮仓。

    1987年9月13日,台风来袭,温瑞塘河水位上涨,1200多人全力抗台防洪,使塘口、河口塘仓库217万公斤库存粮食安全脱险。

    稻收时节,塘河边的粮库

    不少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还记得当年排队交公粮的盛况。塘河里船靠船,交公粮的村民排起长队,常见人山人海,比集市还要热闹。

    粮站有8条《收粮守则》,讲文明,有礼貌,不限收,不拒收,不压级压价,不抬级抬价,简化手续,方便群众,坚守岗位,不迟到,不早退,不做私活,谢绝敬烟,做到不吃请,不收受礼物,不收人情粮,佩证服务,接受监督,欢迎批评。

    粮站开展早稻入库优质服务竞赛,悬挂大幅横额,遍插彩旗,张贴标语,搭起凉棚,设立休息室、小卖部、广播室、问讯处,有茶水、脸盆、毛巾、电风扇,有扁担、麻绳、打气筒、缝袋针线供农民使用,办墙报出简讯表扬好人好事,气氛热闹喜庆。

    有一份粮站标语对联横幅集锦,不妨录一小部分:

    种田光荣,卖粮有功。胸怀报国志,喜卖爱国粮。满腔热情待客来,为农服务讲实在。有问必答包满意,服务不周请留言。便民柜台方便您,保管物品包满意。您售粮食为国为民,我敬茶水解暑解渴。早开门晚打烊随到随收,不抬级不压价公平作价。为四化踊跃售粮辛苦辛苦,为农友敬杯清茶应该应该——多么平实自然生动亲切的话语,有的还挺幽默呢。

    粮站增点、增人、增时、增磅秤、增窗口,做到早开秤、晚收秤、中午不停秤,入库高潮时一直收购到清晨二三点钟。同时改进检验办法,改变领款办法,缩短卖粮时间。重点收购站增设电动除杂机、电动输送机、电动风车,为农户过风稻谷,送粮进仓。对种粮专业户,粮站上门检验粮质,帮助装粮上车,设专秤收购,优先结算付款,为之解难排忧。

    粮库与粮站

    1949年11月,各县建立县粮食局,各区设区粮库,1954年区粮库改称区粮管所。史志记载,莘塍粮管所曾多次被评为省先进企业,马屿粮管所曾被评为省仓储工作先进单位,塘下粮管所曾被评为省调运五好单位,陶山粮管所曾被评为财会五好基层单位。想当初多少基层粮管员辛辛苦苦,多少仓库保管员辛辛苦苦,多少粮站职工辛辛苦苦,“老粮人”说起来挺自豪。有名气的城关三八粮站,1960年出席过全国群英会,获国务院奖状,八十年代多次被评为温州市先进集体,红了好一阵子。

    三八粮站在老市区康乐街上,明清时丰积仓就在这西岘山下。粮站十个人,八个女的,名为“三八”。7个居民区,4000户,15000人,居民拿着购粮证来买米买油。粮站早晨比别的单位提早1小时营业,晚上推迟1小时下班,星期天不关门,烈军属、五保户预约购买、送粮上门。他们有“十备”:备缝米袋子破洞的针线,备公平秤,备算盘,备价格牌,备包装纸,备袋口绳,备便民袋,备小油瓶,备茶水,备简易药品,那不是五颜六色的摆设,不是用来拍照发朋友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有时他们走出柜台,帮助老者幼者捆扎袋口,扶粮上肩。1976年8月的一天,粮站送粮到70多岁的老人家,发现老人的水缸空了,原因是大旱水厂断水。下班后,三个职工借来水桶和板车,到五里路外为几户老人拉水。有的孤独老人行动不便,粮站职工就帮助老人料理家务,替他们打扫卫生,拆洗蚊帐棉被。

    粮站归粮管所管,粮管所归粮食局管,粮食局是“吃香”的部门,当年分配到粮食局工作显然是一件好事,简直天之骄子。你猜不到,事物的发展变化很快,粮票没有了,三八粮站冷冷清清了。我很想找到一张当年粮站的营业照片,看看那种温馨繁忙的景象。

    大粮库,现代化智能化

    社会与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粮仓的改造与建造也是今非昔比。看看新建的大粮库,准能吓你一跳。

    粮库太大了。瑞安粮食中心储备库,储粮仓库10栋,仓容上万吨。陶山粮食中心库,储粮仓库6栋,看起来仓容也不少。马屿粮食储备库,储粮仓库12栋,仓容以数万吨计。“老粮人”说以前他们几十人管的粮,不及如今一个零头。

    储粮现代化了。以前查杂质凭眼睛,测水分用牙齿咬,如今马屿粮食储备库有粮食除杂机、谷物冷却机、环流熏蒸机,有化验室,有智慧储粮综合管理系统,包括多参数粮情检测、智能通风、智能控温、充氮气调、出入库管理等功能,科技改变一切。

    服务方式变了。《瑞安日报》报道,7月21日,马屿粮食储备库门前,一片忙碌景象。种粮大户吴董淑的四辆运粮车开到了粮食储备库,过秤、取样、化验等流程后,运粮车上的稻谷通过输送机输往粮仓。今年吴董淑种了1200多亩早稻,与粮食收储公司签订了46.5万公斤的粮食收购订单。瑞安6个粮食储备库开仓纳粮,应收尽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周刊
   第00002版:有话说
   第00003版:天下瑞安人
   第00004版:玉海楼
旧粮仓,新粮仓,有粮心不慌
瑞安日报 玉海楼 00004 旧粮仓,新粮仓,有粮心不慌 ■陈思义/文 陈立波/摄 2023-9-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