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成成
他是惶恐、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接纳者;也是用专业素养引领需要情绪出口的人走出认知困境,完成心灵自救的“医心人”;他手未握快刀,医治的力量却直达“心灵”,专攻那看不见的内心创伤。他是市第五人民医院情感障碍科六病区主任、瑞安市社会心理学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陈志科,从医多年,他用过硬的专业知识及工作经验,在大战大考中展现“柔性”担当,为市民的心理健康筑起坚强屏障和意志“铠甲”。
使命坚如磐石 筑起公众心理健康屏障
自2009年参加工作以来,陈志科勤勤恳恳坚守在临床一线,用行动履行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在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经常能看到他冲锋在前的身影。
2022年9月,从安徽回瑞安的潘女士因当地出现新冠病毒阳性病例,回瑞后需要隔离3天。隔离当天,有既往焦虑抑郁障碍的潘女士焦虑不安,还出现了头疼、胸闷、胃痛等躯体不适症状。她要求立刻解除隔离回安徽。隔离点工作人员多次与其谈心,均未能缓解其焦虑状态。潘女士情绪激动,将自己反锁在房间内,还把浴室里的玻璃瓶、洗浴用品砸碎。尽管工作人员不间断予以紧急心理疏导,但效果甚微。
工作人员紧急联系市卫生健康局,请求派遣心理专家进行紧急心理危机干预。陈志科得知消息后,与同事连夜赶到隔离点,潘女士拒不开门,于是他隔着门对潘女士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原来潘女士此次来瑞看望家人,被隔离在酒店,期间多次联系其儿子却未能联系上,情绪崩溃后,做出打砸物品等过激行为。了解潘女士情绪崩溃的原因后,陈志科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教导其缓解焦虑的方法。经过数个小时的交流,潘女士心情终于平复,表示愿意接受当地的隔离政策。
结束心理干预后,陈志科又为隔离点工作人员教授了一些交流技巧以及如何缓解隔离人员焦虑的方法。
使命坚如磐石,脚步疾如马蹄。据不完全统计,新冠疫情期间,市第五人民医院联合市社会心理学服务中心等专业团队力量,组建市级心理援助志愿队伍,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心理健康服务,24小时为市民免费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情绪疏导。“每一位参与热线接听的心理医生都认真倾听,从安抚情绪、树立信心、给出个性化建议等方面进行疏导,帮助市民稳定情绪‘不心慌’,为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陈志科说。
温柔的力量 助心灵完成一场自救
所谓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多年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沉淀,让陈志科对各种心理疾病都有独特的见解和处理方法,深受患者的好评。
2022年,陈志科曾接诊过一名初中生,原本成绩优异的他因为生病住院而出现厌学情绪。休学一年后,母亲带着孩子来咨询。刚开始与孩子交流时,孩子比较排斥。在咨询几次后,孩子感受到了陈志科的善意,慢慢表露自己内心的想法。他表示自己身体比较虚弱、情绪低落,但妈妈却不理解他,出院就要他复学,且母亲态度坚决,做决定也不跟他商量。而因为住院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让他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考虑到除了孩子有厌学情绪外,母亲处理亲子关系方式比较简单粗暴,忽略孩子的感受。陈志科在对孩子进行正常的心理疏导和认知及行为方面治疗外,更多地教授其母亲在亲子教育方面的技巧。经过近一个月的指导咨询,亲子关系得到改善。在咨询3个月后,孩子尝试复学,回归校园后迅速调整状态,同学关系及师生关系相处融洽,成绩也追上了。
从业多年,陈志科深知心理疾病患者的痛苦,每到出门诊,常常主动延长工作时间。“被疾病困扰的他们是不幸的,我会尽全力帮助他们重新回归新的生活。”陈志科说。
陈志科,中共党员,市第五人民医院情感障碍科六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瑞安市社会心理学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工作多年,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光与热。主持瑞安市社会心理学服务中心日常工作及运行,为全市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心理技术支持及心理危机干预,为特殊群体提供公益心理辅导,为社会各界提供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