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丽云 通讯员 张筱雨)9月22日,在瑞立集团弹簧缸机加工车间,一名充满朝气的学生,在“师父”的指点下,操作着设备,完成一只只弹簧的生产。
这是一对特殊的“师生”。学生是来自于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的方楚锋,“师父”则是瑞立集团弹簧缸机加车间的生产能手秦正龙。在几天前举行的瑞立集团与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产教融合暨拜师结对仪式上,方楚锋等来自该校20级智能制造系、电气控制系4个专业的150多名学生,向瑞立集团结对指导老师递交了“拜师帖”,戴上实习袖标,正式开始工学交替,在瑞立集团制造一线开启实践学习之旅。
方楚锋生产的弹簧是用于轨道交通的配件,与他所学的专业完美匹配。“短暂地离开校园,沉浸式体验企业生产第一线,对我来说既是一次新奇的体验,也是一次检验、巩固、弥补平时所学的机会。”他说,在师父的指导下,已经能熟练地操作设备生产,也增强了他学以致用的信心。
目前,工学交替工作已经进行了一周有余,同学们也从当初的“兴奋”到现在的“适应”,全新的岗位要求、真实的实践操作、严谨的双重规范,让技师学子正“破茧成蝶”,踏实迈向更高、更强的目标。“在企业一线工作学习,累并快乐着。”数控加工专业的学生刘烨说,在这里,可以提升专业技能,有不清楚的地方就问师父,师父结合实操给予讲解示范,很有耐心。
据了解,工学交替将是未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常态,是技师培养的特色,是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更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从校内理论教室到实训教室到企业实训场景的教学组织形态,这一进阶式改变是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实现了校企双向奔赴的育人生态链,强化了校企有效链接。
“希望同学们能珍惜和把握工学交替的宝贵机会,以产业主人翁的态度做到‘顶得上、虚心学、重安全’,通过企业导师指导、岗位实践,提升个人能力,为学校争光,为个人添彩。”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瑞安学院副院长赵志强说。
“此次学校与瑞立集团的工学交替实践活动将是校企产教融合的新探索。”瑞立集团CEO余锦瑞表示,“拜师结对”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传承和教育。此次活动将通过建立新型师徒关系,为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