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最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新社区:
念好党建“联”字诀
打造“共享+”幸福家
节日活动
社区邻里节

    本报讯(记者 陈丹丹 通讯员 潘旭莹)莘塍街道东新社区户籍数约3890户,如何让居民之间联系起来,建立睦邻友好关系,打造有温度的幸福共同体,是摆在社区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

    发动各方力量“解码”,致力服务水平“加码”,去年以来,东新社区以“共享社·幸福里”建设为主载体念好党建“联”字诀,逐步画出以党组织为圆心,居民、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参与“共享+”建设的同心圆,实现多元化资源在家门口的社区“一站式并联”,居民关系也慢慢走向共建共享的“熟人社会”。

    党组织担当主心骨

    壮大红色力量“朋友圈”

    东新社区东至滨海大道,南至莘塍沥,西至东街,北至富周东路,区域面积约2.68平方公里,地域广,企业类型多,居住人口多。

    如何让社区更有温度?作为带头人,东新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叶志勇逐渐摸索出了解题思路——以“共享社·幸福里”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体系,不断壮大红色力量“朋友圈”。

    如今,在东新社区,快速、精准、高效的群众响应服务机制逐步成熟。社区党组织担当主心骨,落实联动破难机制,依托社区“大党委”,列出群众需求、项目、资源、服务四张清单,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凝聚治理合力,一一解决,形成闭环。

    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进小区行动,定期开展法制、反诈、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宣传;组织党员先锋队,解决居民生活中的大事小情;组建共防共治志愿者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带头干”换来群众“齐心干”,居民紧闭的家门打开了,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也逐渐高涨。

    在“共享社·幸福里”建设过程中,社区还积极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治理,以新就业群体需求为导向,成立新就业群体城市驿站,启动积分管理系统,持续推出暖“新”举措。

    用好近邻资源

    打造居民自治“互助圈”

    “随着城市有机更新,越来越多的居民住进高楼大厦,可随之而来是邻里关系疏远等问题日益凸显,居民相见不相识,甚至家对面的邻居姓甚名谁也不知道。”叶志勇介绍,面对这一情况,东新社区以“共享+”为纽带,用好近邻资源,实现社区、党员、居民同频共振。

    去年以来,该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共享书屋、邻里会客厅、老年学堂等阵地,积极整合辖区内的各类人才优势,推出特色文化品牌,开展邻里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构建邻里交流、互助圈。

    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一直是许多上班族家庭的难题。为了消除家长这一顾虑,东新社区发挥社区在职党员的职业优势,以“社工+志愿者”的形式在共享书屋开设“四点半课堂”“周末课堂”等,缓解辖区双职工家庭子女课后托管难题,让孩子长了本领,让家长暖了心田。

    聚焦“一老一少一特”,东新社区全力办好家门口的“老年学堂”,充分发挥老年人余热,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打造健康诊疗驿站,联合辖区卫生院医疗服务队每周定期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开展义诊行动。此外,落实党员结对帮扶,组建“一对一”重点关爱小组,为30多名留守困境儿童开展个性化服务工作。

    “通过‘共享社·幸福里’建设把社区多方力量和资源调动起来,把小区素不相识的业主组织起来,这样就形成了社区与居民有效互动的良性循环。”叶志勇表示,东新社区将继续深化“共享社·幸福里”建设,打造更多群众可感知、得实惠的幸福场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瑞深读
   第00004版:世界瑞安人大会特别报道
谋发展 献良策
念好党建“联”字诀
打造“共享+”幸福家
“现场桌子都不够了!”
市住建局积极打造
首个未来社区普惠托育园
瑞安日报 最新闻 00002 念好党建“联”字诀
打造“共享+”幸福家
2023-10-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