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瑞深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小少年为何烦恼多?
青少年心理健康亟待关注

    ■记者 贾洁楠

    “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据早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数据显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全国宣传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瑞安青少年心理现状如何?怎样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今天我们一起来关注。

    心理健康筛查显示:“不快乐”的青少年不少

    为了解瑞安青少年整体心理健康状况,5月至7月,瑞安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对包括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中专生在内的9309名瑞安市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筛查,其中3350名学生参与抑郁筛查,3424名学生参与广泛性焦虑筛查,2535名学生参与一般自我效能感评价。

    在参与抑郁筛查的3350名学生中,39.7%存在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动力不足等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可能轻度抑郁检出率25.8%,可能重度抑郁检出率2.0%,抑郁情绪检出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

    “本次筛查的‘抑郁情绪’与我们通常提到的抑郁症有所不同,它包括‘三低’——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动力不足。如果这种情绪持续两周以上,则有可能被诊断为抑郁症。”对于筛查结果,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主任陈志科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现今青少年的焦虑情绪也令人担忧。本次进行的广泛性焦虑筛查结果显示,3424人中焦虑情绪检出率30.1%,重度焦虑检出率1.1%,随着升学,焦虑情绪检出率明显升高。

    筛查中,还有一项“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起“抑郁”和“焦虑”,这一名词让很多人感觉陌生。据了解,“一般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应付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事物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

    本次筛查结果显示,2535名学生平均得分2.504,其中初中生平均值为2.667,高中生平均值为2.340,中专生平均值为2.310。“量表的临界分为 2.5 分,当得分低于 2.5 分时,说明被试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较低,筛查结果说明高中阶段青少年自我认同感和抗压性不足,其中女生还要更低一些。”陈志科分析,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动机水平较高,且抗压力性较强。

    陈志科分析,本次筛查是在5至7月进行的,且样本中初高中生的占比较高,筛查结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升学和期末考试影响。但无论如何,希望这个结果能引起整个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

    少年不识愁滋味,少年怎有此多愁?

    古诗说“少年不识愁滋味”,青少年时期应该是无忧无虑的,然而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会有这么多负面情绪?许多家长难以理解,甚至不以为然。“他们或许都忘记了,孩子的世界,与我们的并不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瑞安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心理咨询师王娟说。

    王娟对一位7岁来访者小安(化名)印象深刻。当时小安的父母反映:“这孩子一走楼梯或者坐电梯就害怕,老说自己听到重物落地和房子倒塌的声音,无缘无故怕发生地震,一到学校就说身体不舒服,甚至辅导班超过一楼就不敢进去!”

    王娟了解到,小安主要由祖父母抚养,由于过敏性皮肤容易起疹子,小安在学校很自卑,很少说话,在学校没有朋友,一发脾气就摔东西。而小安眼里的妈妈是“非常严格”的,比如给她报了很多辅导班、没写完作业就不能睡觉、古筝不练习到妈妈满意就不能休息。

    在咨询过程中,王娟采用了“家庭治疗+沙盘游戏”疗法,除了让小安的情绪得以释放,促进其意识与潜意识的沟通,更重要的是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联结,让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发生良性转变。“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给他们播放自然灾害的视频,当时她有过几次晚上不能自主入睡,变得非常黏人。”小安妈妈终于回想起孩子对于地震的恐惧来源,也开始反思和理解女儿所面临的压力和焦虑。

    王娟分析,青少年处于神经系统动态发育的关键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但是这也意味着情绪的不稳定性和敏感性。亲子冲突、环境骤变、人际障碍、学业压力……甚至是上述案例中提到的一个视频,这些在大人看来的“小事”都有可能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王娟说:“其实,我们觉得孩子的‘莫名其妙’,都有因可循,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理解孩子的世界。”

    对此,陈志科持相同观点。他指出,本次筛查结果显示高中(中专)生是心理问题的“重灾区”,这与学业压力逐渐加大和青春期心理变化密切相关。“高中(中专)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会更加看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半成人’心理使之常常出现焦虑与不安,一旦面临成绩不理想、人际交往中的不如意等情况,很容易产生负性认知和自我评价。”

    转型期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影响着青少年心理健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信息时代的到来,青少年面临的冲击与诱惑也随之增加。一边是长期相对封闭的校园生活带来的单一价值支撑,一边是丰富的物质生活、爆炸的网络信息、激烈的社会竞争……其承受的压力与冲击可想而知。

    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全社会参与

    “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社牛’?”“孩子习惯待在‘舒适区’需要干预吗?”“成绩不理想要怎么开导?”……近日,在一档名为“安‘心’有约”的线上直播访谈节目中,评论区的问题戳中许多家长育儿理念和亲子关系的痛点。据悉,该直播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市融媒体中心、市教育局、市卫健局、团市委等部门联合举办,邀请心理专家、家长、孩子来到直播间,以最尖锐的问题,寻最温柔的答案。该系列访谈自6月以来已举办4期。

    10月6日,由市教育局中小学心理辅导中心与团市委阳光会客厅共同打造的瑞安市中小学“安”心驿站正式对外试运营,配置41名心理骨干教师,为孩子们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我们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中小学校本课程,要求各学校、各班级每月至少完成两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市教育局学生科工作人员说。

    如果说直播访谈、校园心理课程等唤起的是公众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视,那么24小时心理健康热线则贴心地为需要的人送上了及时雨。许多家长和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常常碰到“求助无门”甚至羞于就医的情况,这时候可以拨打24小时心理健康热线65001234。

    据市卫健局疾病预防控制科科长许小洪介绍,该热线是瑞安依托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平台开展的青少年免费心理健康服务之一,与110公安报警系统、12345热线服务和120医疗急救系统融合衔接,实现24小时免费高效心理应急援助。今年以来,该心理健康热线共接待约5000人次,累计心理评估约1000人。

    青少年心理健康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今年7月,市委建设“平安瑞安”领导小组印发《全面加快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方案》,明确了单位责任分工,公布了“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闭环管理十项举措”,从人员配置、源头排摸、心理帮扶、应急预案等十方面,为瑞安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提供了政策遵循。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求救信号”,家长千万不要忽视

    陈志科认为,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如果及时进行心理治疗,提升其情绪调节和心理复原的能力,能够降低其将来发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所以,家庭要加强对孩子的关注,如果发现以下情况,不应忽视,应该及早干预,尽快治疗。

    孩子的情绪变化

    情绪容易变得低落,难以高兴起来;容易烦躁,不耐烦,发脾气;情绪敏感,容易悲伤哭泣。

    孩子的兴趣改变

    对喜欢的东西兴趣变弱,乐趣减少;对新颖的东西没有兴趣,无精打采,经常有无聊感;喜欢寻求刺激,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行为,如抽烟、酗酒、自伤、离家出走等。

    孩子在校表现的变化

    不愿意上学,甚至不想去学校;成绩一落千丈,甚至变得很糟糕;与人打架或者被打,被同学排挤孤立。

    孩子社交行为的变化

    与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减少;课外活动或周末活动的模式突然改变;远离人群,放弃以前建立的友谊和社交活动,退回到自己的房间或者转向网络世界;过于黏人,不可控制地需要跟某个人待在一起;对他人的行为敏感,容易对他人的行为产生极大的情绪反应。

    孩子的身体状况变差

    容易疲劳,感到精力不足,喜欢赖在床上;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忧虑,害怕自己患上不治之症;出现与生理状况不匹配的身体不舒服,如头痛、胃痛等;体重明显减轻或增加。

    孩子的饮食失调

    对食物变得很挑剔,对食物的兴趣减弱甚至丧失了;突然有不可抑制的进食冲动,不能享受进食的乐趣,只是机械式把食物塞进口中吞下去,即使肚子很难受也无法停下来;突然吃超量的食物,食后催吐,吐后再吃。

    孩子的睡眠不稳定

    失眠,入睡困难,或者容易早醒,醒后无法入睡;睡得过多,即使每天睡十多个小时,醒来依然疲惫不堪;多梦,容易惊醒。

    孩子的认知功能下降

    注意力集中困难,学习效率变低,需要花比以往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功课;记忆力下降,不容易记住要学的知识,记住了也容易忘记;做事犹豫不决,即使简单的选择也变得很困难。

    孩子的自我评价变低

    对过去的错误耿耿于怀;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失去活着的意义;不恰当的内疚感,将事情不好的结果过多归责于自己;反复思考死亡,觉得自己死了可能会更好;反复出现自杀的想法甚至有具体的自杀计划。

    陈志科建议,如果发现上述情况,家长首先要接纳和倾听青少年的紧张焦虑,尝试与其进行沟通,让他们学会释放情绪压力,一些轻微的心理问题就会有所缓解。如果孩子的症状开始影响学习生活,则可以带孩子求助专业的医生、心理咨询师或者学校的心理老师。当孩子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甚至出现轻生信号时,则应马上前往医院精神科室就诊,家长此时尤其不能有病耻感,切勿因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而耽误孩子病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瑞深读
   第00004版:世界瑞安人大会特别报道
小小少年为何烦恼多?
瑞安日报 瑞深读 00003 小小少年为何烦恼多? 2023-10-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