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虹 通讯员 方雷
何为“共赴”文明?马屿镇有自己的文明注解。
近年来,马屿镇坚持从群众需求出发,按照“一村一特色、一带一主题”工作思路,围绕儒阳村、协山村、马北村等3个村,以“共建、共享、共富”为不同主题,探索打造“共赴”文明示范带,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连片打造、全域推进,不断以精神力量厚植文明沃土,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协山村 文明积分推动文明共建
肥皂6积分、蚊香10积分、牙膏13积分、热水壶35积分……在马屿镇协山村“积分超市”,货架上摆满了肥皂、牙膏等生活日用品和各色调味料,每类物品前都放置了相应的获得分值。村民参与志愿服务、保持庭院整洁、打理微菜园、践行移风易俗等文明行为均可兑换积分,凭积分可在“积分超市”进行兑换,激励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践行移风易俗,从“一旁看”转向“一起干”。
“以‘分’换‘物’积分政策推出以来,我们村房前屋后,院坝庭院明显比以前干净整洁,村容村貌变化也非常大,大部分村民都养成了随手捡垃圾的文明好习惯。”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益科说,文明积分兑换活动让村民变被动为主动,村民尝到了“甜头”,乡村也有了“看头”,发展也有了“奔头”。
以文明积分推动文明共建,让文明有“分值”更有价值。“文明积分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养,我们将以文明乡村建设推进全域美丽,从而吸引产业入村、推动团块改造,让村民精神、钱袋双丰收。下一步,我们将以未来乡村建设为契机,让乡村文明更上一个台阶。”黄益科说。
据悉,今年以来,协山村通过持续开展“红色星期天”活动,共发动志愿者650余人次,清理点位800多个,建成2处休闲公园,整改提升30多处微果园、微菜园,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不仅扮靓乡村的“外在美”,也夯实乡风“内涵美”。
马北村 文明共享助力全龄友好
沉浸式虚拟灭火体验、集中帮扶残疾人就业……走进马屿镇马北村村办公楼,就像走进一个全龄友好服务综合体,该村聚焦“一老一幼一特”群体,借助镇总工会、妇联、科协等27家群团和社会组织资源力量,以文明实践行动,服务惠民“出新招”,打造马北群团之家,创建全龄友好“新场景”。
该村近千平方米的办公楼内设置了残疾人共富工坊、长者食堂、妇女儿童之家、科普基地、舞蹈室、图书室等全年龄友好场景。办公楼周边还有儿童树屋、农耕文化廊、休闲市集等阵地,为村民打造集就业、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明场所。今年以来,马北村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定期开展健康义诊、亲子读书会、象棋友谊赛等邻里活动,开展送戏下乡、反诈宣传、春泥课堂等活动120余场,惠及老少群众3000多人次。
马北群团之家的“背后的女人”就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潘小芳。担任马北村党支部书记15年时间里,她致力于乡风文明建设,以文明共享助推全龄友好。其中,以她为主的“芳姐来帮忙”品牌响当当,“有事情,找‘芳姐’”,已经是该村村民的一个共识。“把村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共治共享,乡村文明才能更上一个台阶。希望马北社群之家真的能成为村民的第二个家,在这里,儿童可以开展研学活动,妇女可以跳操健身,老年食堂可以解决空巢老人吃饭的烦恼,让文明共享助力全龄友好。”潘小芳对记者说。
儒阳村 农文旅融合奔文明共富
从龙丽温高速瑞安马屿出口下来,放眼望去,河湖交错,水榭亭桥散落其间,别有一番江南水乡的韵味,这里便是马屿镇儒阳村。
“每年夏天,接天的莲叶、映日的荷花,能吸引更多游客。”儒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林周林说,“马屿是传统的农业大镇,借着湖畔美景,在湖畔建设粮食工坊、共享农场,打造农业时光走廊,创新农文旅融合‘新业态’,加速两山转化‘新通道’,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门口享受医疗、文化资源。”
今年4月,以“乡村生活美学”为主题的“儒阳市集”一炮而红,儒阳村承办的瑞安市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以节造势引爆“节庆经济”,5天时间带动村集体增收达100万元以上,以农文旅融合奔向文明共富。
如何让文明共富走得更远?该村以文明乡村建设为抓手,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积极筑巢引凤,以美丽乡村、生态田园为依托,汇聚乡贤能人、青年创业者等群体力量,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吃、住、游、娱、购”全产业链区,推动游客“流量”向“留量”转化,持续擦亮“三位一体”发源地金名片,打造强村富民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