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伟芳 谢淼 通讯员 游世梅
2019年曾被称为“托育元年”,“托育”这一概念逐渐出现于人们视野中。然而,过去3年,瑞安托育行业受到孩子出生数断崖式下降的影响,深受冲击。
近日,记者随机采访瑞安9家民办托育机构和相关部门,了解该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挑战,发现瑞安已实现幼有所“托”,大部分机构不负所“托”,却在负重前行。
招生难,托育市场竞争激烈
“今年招生形势不好,生源大幅度下降,往年都能招满。”“招生情况不容乐观,同比下降三成。”……记者走访9家民办托育机构,发现仅两家机构招生满额,其他机构托位空置率超20%。据业内人士透露,今年秋季,瑞安托育机构普遍招生难,大部分没能招满。
“每年秋季,托育机构生源相对上半年都会减少。因为部分孩子下半年上幼儿园,会选择上半年先入托适应集体生活。”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部医生叶秀芬介绍,“托育机构招生难主要原因还是出生的娃少了。目前,瑞安托育园所招收的孩子大部分出生于2020年和2021年,而这两年出生人口率均呈下滑。”
据市统计局统计,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2017年我市出生人口数迎来一次高峰,但之后出生人口曲线就像坐上“滑滑梯”。2020年出生数10700人;2021年出生人口数跌破1万人,只有8000人,比上年减少2700人,可谓断崖式下降。到2021年三孩政策实施后,2022年数据相比上年依然减少1100人,出生人数只有6900人。
据统计,截至2023年8月,我市备案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171家,可提供托位6474个,其中社会办托育机构34家,托位1985个,托幼一体化机构137家,托位4489个。
市卫生健康局妇幼与老龄健康科科长蔡庆高介绍,经过近3年时间努力,政府不断加大监管和扶持力度,除34家民办托育机构外,各民办幼儿园也纷纷开设托班,成为托育市场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目前,瑞安托幼一体化机构备案登记137家,约占全市幼儿园半数。瑞安每千人口托位数超4个,瑞安幼儿入托不再难,已实现幼有所“托”。目前,瑞安托育市场整体趋向饱和。
在34家备案民办托育机构中,安阳街道有19家,塘下镇4家,莘塍、东山、汀田街道各2家,另外,飞云、马屿、陶山、仙降、云周各1家。市区的托育机构大部分集中在瑞安广场和瑞祥新区附近。
成立于2019年的瑞祥新区一托育园,今年已转型。其园所软硬件设置,以及口碑均不错。“刚开始入驻时,瑞祥新区托育市场基本空白,后来新开两三家托育机构,还有的则是搬迁而来,竞争越来越激烈。”其负责人黄老师无奈地说,“特别是今年,在我们园所对面新开一家社区托育机构,其硬件设备更新,但托费反而收得更低,倒逼我们果断转型。”
回本慢,投资托育园成本高
“经营托育园3年时间,投资300多万元,最后基本上没能回本。”黄老师还告诉记者,“一开始没想到需要投资这么多钱,以为投100多万元差不多,岂料越投越多。”
一方面,托育机构招生难,收入下降,成本不减;另一方面,开一家托育机构投资不小,经营管理费用高,而成本回收慢。
目前,瑞安民办托育机构一般收费标准为,每月2700元到4000多元不等。托育机构多数以品牌加盟居多,有加盟中国台湾、新加坡的,也有加盟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都具有比较系统的课程体系,但品牌加盟费以及辅助教具等是笔不小的投资。
“年租金47万元,装修140万元,品牌加盟费10多万元,基础配套教具30多万元……5年来,软硬件设施合计投入约400万元。”位于白岩桥佳园的优贝乐托育园负责人胡小静算了一笔账,“除了租金外,人工成本是最大压力,每年支出100多万元。而白岩桥佳园因入住年轻人不多,生源一直一般。如今招生就更难了,如果继续经营下去,眼见要继续亏钱。”家人和朋友都劝胡小静,不赚钱还亏钱,干脆放弃托育园。可是,她心里始终放不下,这托育园的一桌一椅,都倾注她浓浓的情感,曾经为之付出诸多心血。“如果没有教育情结,真是难以坚持。”胡小静的这句话也吐露了很多同行的心声。
“光配套教学教具就花了100万多元。”瑞安红黄蓝成长中心负责人郑丽静告诉记者,按人工、房租等成本测算,托育班孩子每月收费3000元,还是难有盈利的。
至于人力成本更是不容小觑。按备案要求托育机构是1∶7配置,但大部分托育机构是1∶5,即一个15人的托班配备两个老师,一个保育员。有的招收更小月龄的婴幼儿,配比是1∶3,甚至是1∶2。大多数机构的人力成本年开支在100万元以上。此外,新入职老师的师资培训,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另据透露,为了抢占生源,市场上个别早教机构纷纷推出优惠价,甚至和普通托育园收费不相上下,打起价格战。
人才缺,经营托育园耗精力
从事幼教行业达30年的小马托育园负责人梁晓霞告诉记者,办托育园和幼儿园的区别还是蛮大的,不仅成本更高,压力也更大,细节要求更到位。
据统计,从2020年到2023年8月,瑞安卫健部门每年备案登记的托育机构分别是2家、7家、20家、7家,合计36家。其中,注销2家,目前还有34家。
瑞安红黄蓝成长中心是从早教转型而来的。因为狠抓师资培训和教学质量,这几年机构运营算是稳扎稳打。
前不久,东山一家托育机构想请郑丽静接手。刚开始,郑丽静蛮心动,对方园所设施挺好的。但请业内专家评估测算后,发现若接手该托育机构,运营成本太高。考虑到个人精力难以兼顾,她最终选择放弃。“作为同行,其实我也很心疼她们,因为,放弃一家园所实属忍痛割爱。”郑丽静告诉记者,“对方园所除招生生源问题外,管理可能也存在一定问题。而且这家托育园之前曾转手一次。其实,从事托育行业并没有业外人士所看到的那么简单,入行需谨慎,运营需花费很多精力。”
记者了解到,一些托育机构对从业人员学历和专业要求并不高,有的甚至没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然而,托育园师资力量不容忽视。
据介绍,照顾0岁至3岁婴幼儿,对老师综合能力要求更高,特别考验老师的耐心和爱心。“现在这些机构的年轻老师大都没有带娃经验,能照顾好那么小的孩子吗?”在采访中,不少家长都有这个担忧。
实际上,成熟的托育园都很重视师资培训。芽比托育园负责人王应相表示,在办园之初,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也是招不到优秀老师。于是,他们不断在人才培养方面下功夫,自主研发配套的教师培训体系。去年,芽比托育园全新实践了“医育融合”的托育新体系。“我们要求老师们不断学习,考取相应证书,参加国家级的培训和学习。在我看来,即使老师有教育经历,还是需要不停地学习,再输出。”王应相介绍。
“现如今对于托育园保育员也有要求,需要高中以上学历,要求持证上岗,教师资格证、保育师、育婴师要三证持一。2020年以来,市妇幼保健院开展相关基础岗位培训,累计790人参加培训,全市持证率达90%以上。”叶秀芬说。
据了解,近日,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开工,选址于玉海街道滨江五组团,总建筑面积为2028.84平方米,投资638.5万元。该中心由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建设主体,并负责托育服务机构运营,投运后将提供普惠类托位79个。其除承担婴幼儿早期发展及儿童保健外,还负责托育从业人员培训、托育产品研发和标准设计、托育服务辖区婴幼儿养育照护服务工作监督管理指导等功能。这对百姓来说是个利好消息,也许看似给个别民办托育机构造成一定的招生压力,但从长远看,其投运后,将有利于瑞安托育行业良性发展。
据业内人士分析,从10多年前火遍市场的早教中心到积极转型托育机构,从托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大浪淘沙,逐渐走向低迷也是必然趋势;而一个行业从无到有,从0标准0监管到日渐规范也是必经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