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1版:要闻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实施“万亩整治”行动 打好土地要素保障攻坚战
我市创成第一批全国自然资源
节约集约示范县

    本报讯(记者  钱枫枫  通讯员 张适意 李震 傅金鹏)金秋时节,轰鸣的挖机在马屿镇、曹村镇田间地头干得热火朝天,这是2023年度瑞安市马屿镇、曹村镇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施工现场。该项目是温州55个“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之一。

    据介绍,该项目涉及包括天井垟区域共计总面积2.95万亩,是目前浙江省规模最大的农田连片整治项目,总投资约6000万元。该项目将实施绿色农田、耕地功能恢复、耕地生态建设,重点开展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农田数字化等整治内容,预计明年竣工验收。项目完工后,预计可形成集中连片耕地2.44万亩,新增稳定耕地面积489亩,修缮田间道路10千米,生态田坎沟渠12千米。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万亩整治”行动,大力推进一体化土地整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有效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截至10月底,全市共实施44个4112亩土地整治项目,完成入库新增耕地736亩,完成率75.6%,排名温州各县(市、区)第一;完成入库新增水田1155亩,完成率73.3%,排名温州各县(市、区)第一;完成永久基本农田连片整治13094亩,完成率187%,排名温州各县(市、区)第一,创成第一批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

    谋好空间规划“长远账”

    系统重塑生态格局

    今年以来,我市建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班+小组”衔接落实机制,构建“1+1+5+N”体系,以创新机制促协同联动。即1个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1个工作专班,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统筹协调;5个工作小组,由相关部门联合保障;N个镇街专班,由属地单位全力攻坚,形成分工有序、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

    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市资规局编制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多规合一、衔接互补”,对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生态空间分类施策、一体推进。目前已完成塘河新城、东山西等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5项,优化大岭垟等7个村村庄规划评审。

    市资规局通过数据采集、驻点调研等方式与乡镇街道深度对接,统筹谋划农用地优化提升、村庄优化提升等五大类提升改造项目并编制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目前已有5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通过温州审查,并上报省级审批备案。采用“央地合作”模式,联动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高标准谋划推进2个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打好占补平衡“组合拳”

    落实落细耕地保护

    我市全域开展整治潜力调查和评估,充分摸排垦造耕地、旱地改水田、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以及村庄整治、低效用地整治等潜力,通过对各项整治潜力的内业摸底比对及外业核查举证,梳理形成包含5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15个子项目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储备库。

    8月14日,在云周街道中洲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现场,工人们在做最后的渣土清运施工收尾。该项目是沈海高速中洲铁炉土地整理团块拆改的后续项目。团块拆改后,因高速两侧退让、河道退界以及规划道路穿插而过,无法进行就地安置,云周街道决定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进行拆旧复垦。据悉,该项目于6月中旬进场施工,完工后该地块将全部恢复为一般农田(水田),为我市争取了70余亩土地指标。

    我市还制定三年计划整治项目清单,将全市范围内分散的旱地改水田、垦造耕地等土地整治项目统一打包,由市交发集团实施一体化推进,实行统一设计、建设、验收、管护,落实农作物种植到入库全过程管理服务,全面简化整治程序,压缩实施周期,有效将单个整治项目的实施时间缩短3至6个月。

    复垦后管护也有对策。我市制定《瑞安市土地整治项目垦后种植养护项目管理办法》,将补助标准由4000元/亩提升到6000元/亩,管护期由3年延长到5年,确保农作物种植面积至少达到垦造面积的85%以上,通过强化垦后管护,提高规模种植效益,防止出现非农化建设、耕地抛荒现象,确保项目效益长期性。

    用好全域整治“关键招”

    释放土地综合效益

    推动产业集聚,“小作坊”变“产业园”。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整合村庄现有资源,推进零星村庄撤并,跨乡镇异地安置在中心村和城镇区域,腾挪建设用地指标,盘活建设用地资源,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品质,打造跨区域生态休闲、乐活田居、城乡融合的特色未来乡村。飞云、仙降等4个街道综合整治项目落地后,预计增加土地出让金收入、物业及运维收入46.18亿元,扩大有效投资30亿元以上,仙降街道年度总产值增加20%以上。

    优化农田布局,“满天星”变“百千万”。马屿镇、曹村镇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是我市统筹推进“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的一个缩影。我市整合区域内碎片化耕地,全力打造“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的集中高质量农田,推动农业空间整体井然。

    向滩涂要效益,“荒滩涂”变“金田野”。我市对丁山沿海滩涂重度盐碱地,采用铺设暗管、土壤定向调节等方式,从四个维度对土壤进行改良,同时引入耐盐碱水稻品种“海水稻”,实现难利用土地的再利用,有效缓解土地资源稀缺困局。截至10月26日,丁山三期16、17、19号项目已完成瑞安县级验收、温州市级验收,目前正在开展日常变更,预计11月中旬可完成入库,产生耕地占补平衡指标724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百姓事
   第00004版:云江潮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安立佳来瑞调研
我市创成第一批全国自然资源
节约集约示范县
温州市政协领导
来瑞调研
瑞祥公园完成适儿化改造
瑞安日报 要闻 00001 我市创成第一批全国自然资源
节约集约示范县
2023-1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