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丹丹 通讯员 白福源
“厂中厂”由于管理混乱、责任不明、隐蔽性强、易发事故,一直是莘塍街道安全生产监管的难点。为有效破解厂房承租企业管理混乱、租赁双方安全责任难以落实等难题,防范化解“一厂多租”事故风险隐患,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今年以来,莘塍街道探索构建“企业安全员+第三方安全管家+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安全管理服务新模式,凝聚三方合力,全面提升租赁厂房安全系数。
三方合力 精准施策
近日,莘塍街道召开第三方安全服务机构第二次工作协调会,温州承安安全咨询有限公司、瑞安市安和达企业安全信息资询有限公司等7家第三方安全服务机构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各机构汇报了 “厂中厂”排查整治情况以及当前遇到的问题。
莘塍街道是我市工贸重镇(街),形成了鞋类、服装、塑料、高分子合成材料、机械五金、汽摩配等六大行业。据统计,莘塍工业园区和东新工业园区共计580余家企业,其中“厂中厂”企业就有108家,承租企业达380家。
“这些‘厂中厂’多数为低小散产业的生产厂家,安全生产水平普遍低下。”莘塍街道应急管理中心主任陈永法表示,排查中发现,安全管理混乱、用电不规范、消防通道堵塞、违法搭建等突出问题在这些“厂中厂”中并不鲜见。
面对量大面广的“厂中厂”,莘塍街道多次召开“厂中厂”专项整治动员会,加大整治力度,不断压紧压实出租方安全管理责任,强化对承租方的安全监管,着力破解“厂中厂”监管难题。与此同时,大力推广第三方安全服务机构入驻,建立健全“一企一档”,为企业提供安全管家服务。
为做到精准施策,该街道召开第三方安全服务机构技术协调会,与“安全管家”探讨整治标准、收费标准、排查和复查频率等细节,建议“安全管家”重点围绕企业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安全隐患等,分行业、分等级进行辨识,列出所查事项,对症开单,逐项检查。
靶向发力 消除隐患
位于东新工业区的某鞋业有限公司近年面临财务危机,企业负责人将厂区租赁给16家企业,存在公共楼梯通道乱堆乱放、同层分隔等安全隐患。执法人员和网格员多次到企业检查整改,并对其实施停电停产,也未取得良好的整改效果。
如何守好安全生产这条红线?莘塍街道将该鞋企厂区作为示范点,引导企业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引进第三方安全服务机构予以技术支撑,多次召开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整改动员会,明确出租、承租双方的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安全隐患整改的闭环机制,组织统一建设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如今,厂区面貌焕然一新,不再杂乱无章,显得整齐有序、安全规范。
这是莘塍街道推进“厂中厂”整治的一个缩影。“目前,经过‘安全管家’两轮或三轮排查以及整改,大部分的‘厂中厂’安全隐患已得到有效整改,累计整改隐患4000余条。”陈永法表示,随着“厂中厂”整治进入深水区,房东、承租企业、第三方安全服务机构、应急管理部门是一条线上的“蚂蚱”,要多方合力,才能更好地推动“厂中厂”整治,尤其是第三方安全服务机构和应急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沟通、相互支撑。
据统计,今年以来,莘塍街道共办理与出租厂房有关的执法案件15起,其中处罚出租方企业2起,处罚承租企业13起,对13家“一厂多租”企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进行挂牌整治,对2处出租厂房落实停产停业措施,涉及承租企业10家。
“安全管家”带来的,不仅是肉眼可见的生产环境的规范、提升,更在于安全风险系数的降低。下一步,街道将重点盯住个别整改进度慢、思想顽固的出租企业和承租企业,统筹推进“厂中厂”安全联合整治,督促辖区所有“厂中厂”整改完毕,推进“厂中厂”整治完美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