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缪玲珑 张适意 首席记者 严小章)日前,我市探索工业用地团块式建设,启动了马屿镇日科工业园区、陶山镇碧山针织园两大团块改造,着力构建“社区型”工业发展新格局。
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我市人均土地资源十分匮乏,工业用地更是紧缺。面对人多地少的现状,我市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最大化释放产业发展动能,以有限的工业用地撬动地区工业产业振兴。今年,我市探索开展团块式地块征迁和土地供应,促进工业用地合理布局和规模集聚。
陶山镇碧山针织园团块改造着眼本地已有一定基础的“纺织品”产业,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50亩,建成后预计将形成年产5亿件纺品及纺织专用设备生产能力,年产值预计达15亿元,年纳税额预计达7500万元。得益于成片谋划,该园区整体风格立面统一,有效助推了片区风貌塑造,并基于完善合理的功能布局实现了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地块容积率普遍达4.20以上,一期地块容积率更是高达4.88。
“生活配套是工业园区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将着力构建‘社区型’工业园。”市资规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市结合老工业点改造政策,为非生产性建筑预留充足空间,将非生产性建筑的占地面积比例提高至15%,非生产性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提高至45%,并通过非生产性建筑集中布局提升园区整体形象、提增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工人生活品质。
马屿镇日科工业园区团块改造规划将整个园区配套宿舍统一配建在F-3-1-1地块,宿舍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不纳入F-3-1-1地块产出考核,便于配套集中落地、园区统一管理。
此外,为保障产业园区用地效率,改善入驻企业发展环境,结合实际使用需求,我市允许园区内办公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等非生产性建筑按幢分层转让。“园区内企业不动产登记采用‘一证多地’方式办理。”该负责人说,即企业名下的厂房与非生产性用房捆绑作为一个整体登记在一本不动产证书上且不得分割转让,配合非生产性用房分摊的土地面积列入受让企业产出考核举措,有效杜绝非生产性用房价格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