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西一位老师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课间圈养”现象越发严重:7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即使是20分钟的大课间,校园里也空空荡荡。“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登上各平台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记得我们小时候,下课铃声一响,打球、跑步、跳远……课间十分钟,欢声笑语充满走廊,你追我赶跑满操场,各种嬉戏玩闹,好不快乐。而今,不知啥时开始好多学校课间放养式变成了圈养模式,热闹的操场变成了静悄悄。
学校生怕学生有个闪失,出现安全事故,当家长进来讨公道时,哪怕要求不合理,学校都要担责,老师也要受到处理。有个学生的乳牙因为摔跤掉了,家长让班主任赔偿几万元,老师们说起来也很是委屈。于是有些学校就干脆把学生“圈养”起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了安全选择“一刀切”,是比较稳妥保险的做法。然而看似简单安全的事情,其实并不简单也不安全,课间孩子们减少运动可能会减少磕磕碰碰,但是整天呆在教室里,久而久之,孩子们跑也跑不动、跳也跳不起来,身体变弱了,心理也可能会变脆弱,那教育也就出问题了。
课间圈养,使不得!
当然,学校和老师把孩子们圈养起来,也不轻松,得时刻盯着,课间也没得休息。那么,如何让老师无顾虑地开展课间十分钟呢?
一是加强对孩子们的安全教育,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是学校加强安全设施的设置,同时安排值班老师维护课间秩序。
三是为孩子们购买保险,尽量缓解对课间活动的安全顾虑。
四是做好家校沟通,把孩子培养好,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双向奔赴。
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告别“圈养”,在课间走出教室,找回充满欢声笑语的课间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