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S2线东山站站台外面的小广场上,五六批“露天卡拉OK”陆续开场,一台显示屏、一个音箱,拿着话筒,歌手们自在放声嗨歌,前排唱歌,后排还有观众鼓掌喝彩,就像开小型演唱会一样热闹。高分贝的音乐、震耳欲聋的低音炮,这可苦了周边的居民,老人和小孩直呼“受不了”,特别是学生,晚上根本没法集中注意力学习。居民曾多次拨打110、12345热线投诉,始终得不到解决。
都说“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经查询得知,我国早就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而我们瑞安早在2016年,就在市文明办的牵头下,制定出台了《瑞安市广场文化活动暂行管理规定》,从场地、时长、音量等方面规范广场文化活动。那么,有这么多法律法规加持,为何难治一个小小的“噪音”呢?
以S2线东山站露天卡拉OK为例,记者先后联系了属地派出所、生态环境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属地东山街道多位负责人,由于职责交叉,所有部门都表达了无奈:“单靠一方,心有余而力不足。” 近年来,广场舞、露天卡拉OK、户外恶俗网红直播等噪音扰民投诉居高不下,记者也多次介入报道,然而,小小的噪音扰民问题,却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看似大家都能管,但最终,谁也不愿意管,问题从一个部门踢到另一个部门,又从另一个部门踢了回来,问题在推诿扯皮中长期得不到解决,矛盾反而得到激化。
遏制噪音污染,应当从受理居民投诉做起。多头管理不能成为部门监管“缺位”的理由和借口,更不能成为部门推卸责任“免责金牌”。让法律法规从字面落到地面,切实落到急难愁盼百姓的心田里,需要我们管理部门打破职能边界。
“握掌为拳”才能一击必中,部门需要统一社会生活噪音投诉受理渠道并健全投诉问题处理机制,以降低投诉成本,提高投诉解决效率。若能设立统一的噪音扰民受理渠道,及时受理各种噪音投诉,就可方便居民维权。好政策要从字面落到地面,不然,再好的政策也是空谈,严格落实《瑞安市广场文化活动暂行管理规定》的规定,对广场文化活动发起人、参与者进行备案制度,让管理条例成为管理效力。此外,针对噪音的管理,重点还在于城市管理的“人”,我市大力度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让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对噪音污染的执法进行充分“赋权”,发挥基层综合执法队的作用,让噪音管理不再“真空”。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噪音扰民问题虽小,但却连着初心、系着民心。职能部门只有切实以人民的需求为坐标,把人民所思、所盼、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顽疾”。对工作中推诿扯皮、不担当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问责,在解民生难题中,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一件件民生问题的解决中,不断得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