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丹丹 通讯员 郑晓洁
“小马跑到溪边,试着向前蹚,原来这溪水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1955年,年近三十的莘塍中心小学代课老师彭文席,在工作之余创作了一篇题为《小马过溪》的千字小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也让莘塍与这匹“小马”捆绑在了一起。
近年来,莘塍街道不断厚植地方文学沃土,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融入更多“小马”元素,延伸出多元化的文化IP和文化衍生产品,持续打响《小马过河》创作地品牌,让“小马”的故事从这里开始、在这里延续。
60多年前,彭文席在莘塍写下《小马过溪》
时间回溯到1955年春夏之交,在温瑞塘河边的莘塍中心小学操场上,29岁的住校代课老师彭文席时常被学生包围着。“老师,这个问题怎么解?”“老师,这个答案对不对?”……彭文席耐心解答时发现,孩子们总是对“答案与结果”过于重视,因而缺乏了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让孩子们浅显易懂地明白学习中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一个晚上,彭文席在莘塍中心小学教工宿舍里突发奇想,何不借“小马”这个形象,让孩子们懂得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当晚,他就创作出《小马过溪》这篇寓言故事。
当时,国内青少年报刊不多,知名的仅北京的《中国少年先锋报》与上海的《新少年报》。彭文席便将这篇处女作寄往了上海《新少年报》。不到一个月,稿子见报,当时的稿费是13.5元。
1956年,《新少年报》在报纸上开展读《小马过溪》读后感的全国小学生征文比赛,把《小马过溪》的影响力扩大了。1957年,北京市将题目改成了《小马过河》选入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本,继而各地的教材也陆续选用。
如今,《小马过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已被译成英、法、日等10多种语言流传到国外。莘塍作为《小马过河》创作地,也与寓言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瑞安寓言馆等文化场所相继落户莘塍
近年来,莘塍街道紧紧抓住了儿童寓言文学这一独特资源优势,打响《小马过河》创作地品牌。
2021年6月1日,坐落于莘塍街道明镜公园北侧的瑞安寓言馆正式开馆。这是瑞安启动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后的首个落地项目,也是浙江省首家寓言主题城市书房。
走进寓言馆,琳琅满目的寓言书籍整齐摆放在书架上,麋鹿造型的书架、云朵造型的吊灯,到处都是儿童友好元素。在多媒体交互区,大屏幕上播放着《小马过河》寓言故事,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目前,馆内藏书8400余册,提供图书借阅、创作培训、研学互动等多元服务,打造集学、观、演、娱于一体的寓言童话基地,旨在让更多的少年儿童走进寓言、爱上寓言。
“寓言馆就在‘家门口’,我们莘塍的小孩,从小就受到寓言文学的熏陶。”看到自家孩子在寓言馆认真地学习,明镜社区居民陈女士由衷地称赞。
近两年来,寓言馆还积极开展一系列寓言童话故事会,如“小蜜蜂采书蜜”“魔法寓言故事会”等活动,让儿童充分了解寓言的意义,体验寓言的乐趣,让莘塍的儿童寓言文学氛围越来越浓。
除此之外,借助《小马过河》品牌效应,投资2.2亿元建设的中国儿童文学动漫馆也落户莘塍,现已进入施工阶段。据莘塍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儿童文学动漫馆选址在明镜公园东侧,除了优越的自然环境,周边还有寓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建成后将集青少年观影、主题体验、科普展览、亲子活动等功能于一体,助力明镜公园各类文化活动设施有机融合,形成一个文化公园。
从“一米高度”优化儿童友好阵地资源
从“一米高度”优化配置儿童友好阵地资源,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是莘塍街道一直关注的焦点。
明亮、多彩的室内空间,开放、自由的户外场地,新湖春晓小区从建成后一直是莘塍街道莘湖社区的明星儿童乐园。小区内的网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是儿童游玩、锻炼的好去处,沙池、滑梯等游乐设施更是儿童的“心头好”。在小区的架空楼层还开辟了儿童课堂、儿童书房、书画室、乒乓球室、棋弈室、电子阅览室等相关设施,为社区儿童提供服务。
莘湖社区只是莘塍街道打造儿童友好阵地网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街道以“儿童友好镇街”试点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依托阵地资源,创新实施街道+社区“一带两点”模式(万松东路+明镜社区、莘湖社区2个社区试点单元),高标准打造未来儿童友好品牌。
同时,莘塍街道积极挖掘居民资源,引入专业社会机构,形成多样化的志愿力量,相继开设手工、绘画、劳动等儿童公益课程,开展“我是小小人大代表”“我是小小兵”“我是小小志愿者”等儿童活动,满足辖区儿童多样化需求,打响“童莘相伴、点亮未来”儿童友好活动品牌。
该街道还积极培育孵化小小创客家、小小督导员、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等儿童组织,在传播科普知识、宣传垃圾分类及文明城市创建中,融入了儿童视角、观点和理念,让广大儿童作为小主人翁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