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晓阳 郑智建
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是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牵引性抓手,对于赋能企业降本增效提质、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瑞安市积极推广“先租后让”工业用地项目融资这项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积极破题,为“先租后让”企业创新性提供特殊的金融融资通道。日前,瑞安营商环境体验官先后来到仙降、飞云街道等处实地走访,近距离观察“先租后让”工业用地项目融资改革的落地情况。
瑞安营商环境体验官一行来到仙降街道时尚(箱包)总部园,详细了解温州永立箱包有限公司在建新厂房的情况。该厂房总用地面积19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总投资1亿元,将于年底正式投用。
据了解,该公司产品以外销为主,出口欧洲、北美等30多个国家。由于出口及内销业务不断拓展,企业当前厂房的7条生产线已无法满足订单增长带来的需求。2022年7月,企业投入资金打造年产智造1000万只可降解新材料箱包项目,新厂房投用后将为企业增加5条新生产线。
该企业负责人刘超表示,由于新厂房的土地性质属于租赁,无法获得银行授信,因此给企业融资带来不便。而厂房建设投入的资金较多,企业面临资金压力。不过,我市推行的“先租后让”工业用地项目融资改革为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仙降街道办事处、兴业银行及企业签订“先租后让”工业用地项目政银企三方补充协议,不仅让企业拿到了利率更低、期限更长的贷款,同时也为银行贷款提供了一定风险保障。
“‘先租后让’融资模式给我们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一方面,市金融工作服务中心、仙降街道出面替我们解决了金融机构贷款难的问题;另一方面,银行贷款不需要我们提供抵押物,这些都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刘超说。
今年上半年,在多方协调下,该企业与兴业银行瑞安支行达成发放十年期总计金额7500万元的贷款。今年9月,企业已收到首笔3000万元贷款。“我们看到企业享受到政府‘先租后让’改革的红利,帮助企业减轻了负担。”营商环境体验官张仁勇说。
在此过程中,由市金融工作服务中心牵头创新推出的“制定三方补充协议”是这项改革一大亮点。在三方补充协议签订后,企业需向放贷银行通报相关情况,银行及时掌握项目进展,避免企业拿到不动产权证后重复贷款。针对企业被确认不达产且有贷款余额的,相关镇街(功能区)需将地上厂房残值收购款直接汇入银行指定账户,从而切实有效保障金融机构的利益。期间,金融机构将以企业厂房建设投入资金70%的最大授信额度给予满足,予以利率优惠的同时,在审批流程上进行优化,打通审批快车道。
“我们推出的这一产品专门为瑞安‘先租后让’的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方案,正是兴业银行发挥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职能,以及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兴业银行瑞安支行副行长董升升表示。
近年来,我市推出“先租后让”供地方式,将传统的工业用地出让分成前期租赁和后期出让两个阶段,有效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同时也设置了标准,对企业的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取得预期效果,在创新推出《“先租后让”工业用地项目融资政策》后,我市又相继推出制定三方补充协议、搭建银企交流平台、健全考核激励机制等相关改革举措,让企业享受到“先租后让”工业用地项目融资服务带来的红利,全力打通资金“卡脖子”梗阻。目前,“先租后让”工业用地项目融资改革已为全市近20家企业解决了建设发展中的融资难题,融资额度7.16亿元。
“我们切身感受到了瑞安市营商环境的提升,希望政府继续加大力度,为瑞安营商环境的提升、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助推发力,使瑞安的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营商环境体验官丁政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