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走亲戚,不想回老家,不愿意跟亲戚们有太多的来往。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的年轻人与亲戚之间越来越疏远,用当下流行的话说就是“断亲”。所谓“断亲”,主要表现为“懒于、疏于或不愿意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简单讲就是“基本不走亲戚”而非正式断绝亲戚关系。
那么为什么会有“断亲”这种现象,并且将这种现象更多地被认为发生在“90后”“00后”的青年身上呢?
近日,“青春浙江”面向近万名“90后”“00后”发布《关于年轻人“断亲”现象》调查问卷,其中数据显示45.34%的年轻人认为走亲访友没有必要,50.8%年轻人与亲戚沟通联系的频率越来越低,49.2%的年轻人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不会找亲戚帮忙。此外,“青春浙江”在随机采访的青年中发现,很少有人主动与亲戚沟通联系,大部分人只和自己平辈的亲戚有联系。
不少青年网友表示“爱问问题的亲戚很难相处”“没有共同话题,聊天真的很尴尬””“根本没时间回去,回老家了过几天也匆匆回去上班了”。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人口的流动,加上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年轻人更多追求自我实现和认同,或许社会转型和进一步现代化正是产生“断亲”的原因之一。我们也应该理性看待现代青年对亲缘关系的选择。
“断亲”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一种问题,它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一种可观可感的社会发展结果,当这种社会现象出现的时候,应该思考的是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何种挑战,我们又该如何作出反应和调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亲缘关系的发展趋势也将更加多元化,让年轻人更有归属感、更轻松的趣缘关系、业缘关系、学缘关系会补充进来。因此,对于眼下亲缘关系逐渐变淡的现实,不能过度解读,要理性面对。
对于“亲缘关系”,我们应该多给年轻人一些选择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