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林非凡 记者 孙文静)近日,塘下检察室荣获全省首批“枫桥式检察室”称号。这标志着该检察室在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有效成果。自1997年成立以来,塘下检察室始终致力于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法治保障。
近年来,塘下检察室不断创新工作模式,通过“检察+”矩阵治理模式,打造践行“枫桥经验”的“塘下样板”,树立了基层善治新“枫”范。实行“检察+巡回”,打造检察监督执法新模式;联动“检察+调解”,打造化解基层矛盾新机制;叠加“检察+人大”,打造综合监督治理新路径;创新“检察+网格”,打造精准服务基层新平台;探索“检察+社治”,打造基层社会智治新体系;善用“检察+商会”,打造安商护企助工新保障。
塘下检察室坚持“检察办案+巡回检察”的监督模式,对辖区内的“两庭一所”开展执法监督,成功发现并立案监督3人、追诉5人均已判决生效。检察室还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3份、《侦查活动监督通知书》14份,均被公安机关采纳。在民事支持起诉案件中,采取“支持起诉+家庭教育指导”方式,帮助当事人妥善解决亲子探视难问题。
塘下检察室秉持“小案精办”的司法理念,整合社会调解力量,实行检调对接、联动联调,积极构建多元矛盾化解机制。今年以来,向老李调解室移送的刑事案件调解成功率达80%以上。此外,还联合塘下镇人大设立检察听证点,推动矛盾实质性化解4件。
塘下检察室与塘下镇人大合作,率先在温州设立检察听证点。目前,已开展不起诉公开审查、羁押必要性审查等听证会10场,推动矛盾实质性化解4件。此外,还开展企业家座谈会6次,检察建议、不起诉公开送达3次,法治教育宣传3次。相关经验做法被浙江法治报、潮新闻等媒体报道。
塘下检察室联合塘下镇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检察监督与基层网格联动共治的工作意见》,从村社的262名网格员中选聘35名检察联络员,发挥网格员作为社情民意“信息员”、政策法规“宣传员”、为民服务“观察员”的作用。
塘下检察室与塘下镇政府探索构建“社治平台+检察联动”融合履职模式,借助塘下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动态掌握辖区内邻里纠纷、劳资纠纷等矛盾风险隐患的优势,打通基层检察和属地政府之间的信息壁垒。目前,他们已通过该平台收集公益诉讼线索4条,成功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件。
塘下检察室立足塘下镇民营经济发达的特点,坚持把普法宣传融入办案全过程。成立企检服务中心,通过开展企业家座谈会、企业家沙龙、法治讲座等活动,线上线下开展普法宣传。结合“千人进千企”活动深入企业,通过与企业家面对面沟通、点对点交流,“零距离”服务指导民营企业合规经营。今年以来,共调研走访企业20余次,办理涉企案件5件7人,制发检察建议3份、风险提示函1份,帮助企业补漏建制;利用羁押必要性审查、检调对接等机制成功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