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关于女子给住院婆婆吃泡面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12月18日,山东省聊城市公安局东昌府分局发布通报证实,该视频是摆拍,其背后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流量。此行为被认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该女子最终被处以治安拘留5日的处罚。
在视频中,网友“林姐肉夹馍”询问一位正在吃泡面的“婆婆”好吃吗?老人说好吃,她则回复说“好吃就天天吃”。“林姐肉夹馍”称,自己在坐月子期间婆婆曾让她吃了3箱泡面,还称泡面有营养,自己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舆论发酵后,“林姐肉夹馍”主动承认,视频内容虽然是摆拍,但真实还原了自己坐月子时的情况。她表示,自己确实在坐月子时吃了整整一个月泡面。
警方的通报则对该事件进行了认定:林某某(女,40岁,网名“林姐肉夹馍”)为吸引流量、博取关注,自行设计场景,编造虚假信息,让其母亲配合摆拍视频,并在网上进行传播,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林某某对其违法行为供认不讳。
“家暴”“陌生男子要求陪酒”……其实,今年以来,社交媒体上已经有多起引发关注的视频均证实是“摆拍”,其目的是为了谋取“流量”。
“有热度就有流量,有流量就有粉丝,有粉丝就能变现……”流量带来的巨大诱惑,让一些人罔顾事实,杜撰情节,颠倒黑白,不仅欺骗了社会公众,挑战了认知底线,还扰乱了公共秩序,违反了法律法规。
12月12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开展“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的通知》中第一条,就谈到要重点整治“摆拍制作虚假短视频”的问题。“吃泡面”事件的快速处置,显示了对“无下限摆拍”的严厉打击。
这也警示我们,网络行为必须尊重事实,遵守社会道德和法律底线。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分享生活和观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发布内容,甚至编造或夸大事实。每个人要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负责,行为有“度”,自觉规范个人网上言行。
同时,我们也要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网上信息纷繁杂乱,真假难辨,对于网络话题,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消息,不要轻易“入局”,被网络情绪“左右”。最关键的是,“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