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最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守护孩子健康中寻求平衡与理解的桥梁
■苏盈盈

    1月10日《瑞安日报》2版刊发的《甲流“回落”乙流“上升” 我市儿科医生全力以赴守护儿童健康》报道中提到,从瑞安市人民医院儿科接诊情况来看,呼吸道感染患儿数量近10天来明显提升,抗原检测区,每小时检测人数100余人,是平常的近8倍。

    这样的情况不仅在我市。进入冬季以来,各类呼吸道疾病扎堆来袭,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各地儿童感染病例呈明显增多趋势。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面向儿童开放,不得拒诊;对服务需求量大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工作日儿科诊疗延时服务1至3小时等。

    儿科“春运式”看病的现状不免让焦急候诊的患儿家长心存怨气,由此引发的家长投诉现象也屡见不鲜,这给儿科医护人员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家长和医生都是孩子健康的守护者,他们本是携手合作的关系,为何时常站在对立面?

    最重要的原因是儿科医生的短缺。据统计,2022年全国儿科医生缺口约9万人,平均每1800名儿童仅对应1名儿科医生。本就稀缺的儿科医生每天面对的是一群不善表达的孩子和焦虑不安的家长,需要从孩子们的哭声、表情、动作中解读病情,诊疗时间相对更久,且儿童的病情变化较快,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同时,还要应对家长的焦虑和期望,工作压力大。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儿科医生可能会表现出沟通不足的情况,进而引发家长的投诉。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家长的角色和期望。在现代社会,家长对孩子的健康越来越关注,对医疗服务的期望也随之提高。当孩子生病时,家长往往期望能够得到迅速、有效的治疗。一旦孩子的病情未能得到及时缓解或出现反复,家长可能会对医生的诊疗产生怀疑,进而提出投诉。

    那么,如何在守护孩子健康中寻求平衡与理解的桥梁?首先,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沟通机制,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减少家长对医生的误解。其次,医疗机构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优化调整就诊流程,统筹协调加班人员,增加出诊班次,尽可能实现医疗资源供给和患儿就诊需求的平衡,保障患儿就诊需求。同时,也请广大患儿家长给医生多一分耐心和理解,在高强度工作环境下,他们也是顶着疲惫、饿着肚子为患儿诊治,或许他也有急事等着处置,或许他家的孩子也在生病……

    当然,优化儿童就医环境,改善医疗体验,还需政府部门加大对医疗体系的投入和人才培育力度,提升医生的诊疗水平和专业素养,完善儿科医生的激励机制,提高其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建立起更加和谐、互信的医患关系,共同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瑞安企业家
   第00004版:聚焦点
我市新增三家“隐形冠军”企业
陶山红糖品牌
获“两金一银”省级荣誉
我市新增两家三乙医院
在守护孩子健康中寻求平衡与理解的桥梁
瑞安日报 最新闻 00002 在守护孩子健康中寻求平衡与理解的桥梁 ■苏盈盈 2024-1-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