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戌慧 通讯员 郭玮)“感谢你们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们住上了干净整洁的房子,有你们真好!”日前,塘下镇社会工作站的社工入户回访时,服务对象王某(化名)向其连连道谢。
王某家庭是塘下镇社工站通过前期摸排走访,掌握了解的重点优抚对象。据了解,王某今年35岁,患有先天性肢体残疾,无法直立行走,需要以膝盖为脚并辅以双手才能爬行;其妻患有先天性智力残疾,双腿虽可以站立,但并不灵活,需要用手臂扶物才能缓慢移动,经常摔倒,且语言能力极低。让人欣慰的是,两人的女儿身体和智力非常健康,目前小学六年级在读。
“一家人的居住环境较差,不利于孩子学习、成长。”社工周依锚介绍,王某一家三口居住在占地面积仅有2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老房子共三层,因年久失修,房顶漏水严重,墙壁散发着霉味,卧室里不同季节的衣服杂乱堆放;孩子和父母共处一室,没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为改善王某一家的居住环境,给他们的女儿一个舒适的学习空间,去年年底,塘下镇社工站、镇助联体服务站、镇未成年人保护站联合市壹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真爱到家 居家环境改善”项目,社工、志愿者们齐心协力,逐层清理杂物,并聘请专业装修师傅入场,为全屋覆盖防水层,更换新的水管,同时为孩子设计了一个独立整洁的生活、学习空间。
经过20多天改造,在社工、志愿者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原本无处落脚的房子,焕然一新。社工们还手把手教孩子整理衣服、收拾被褥等生活技能。“我们还与孩子共同约定,协助培养她养好良好的卫生习惯。”社工池良玉说。
近年来,塘下镇社工站联合镇助联体服务站、镇未成年人保护站、镇妇联,以及市诚爱慈善义工服务队、市仁善慈善义工服务队等义工团队,整合辖区阵地资源、服务资源、帮扶资源,融合、引导多方力量帮扶弱势群体,改善困境群众生活质量。
接下来,该社工站将继续积极探索创新救助方式,针对困境弱势群体多样化需求,把各项救助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做到救助对象精准、措施精准、成效精准,实现弱有所扶、困有所助、难有所帮、心有所依,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