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蔡自祥 孙伟芳 见习记者 叶天成)1月19日下午,我市举行《瑞安方言韵——民间私塾课本》新书首发仪式,一本能看、能听、能学,正宗又接地气的瑞安方言教本面市了。
《瑞安方言韵——民间私塾课本》是近代瑞安荆谷民间流传的私塾日用课本,全书收录诗歌128首,共14.4万字,用瑞安方言押韵。内容分为花木瓜果、鸟兽虫鱼、文化娱乐等八大类,写尽乡村故事,蕴藏着瑞安地域的智慧、风俗、记忆和文明。
此书注释者为林新荣和唐宝贤。据林新荣介绍,2012年,荆谷七甲村的朱珍楣曾给了他一本祖上传下来的《民间私塾课本》手抄本复印件,里面的诗由陶山唐宅山下唐姓人所作。林新荣发现这些诗歌形式以绝句为主,诗不讲究平仄,押的却是瑞安方言韵,用瑞安方言咏之,念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不就是正宗的地方方言教本吗?据朱珍楣介绍,当年的荆谷乡,书声琅琅,学风甚盛。妇女虽不识字,但耳听目染,也能信口吟来,让人称奇。
2022年,林新荣邀请唐氏后人唐宝贤一起为此书做注释。唐宝贤认为,《民间私塾课本》是不可多得的宝贵乡土文化遗产。由于原手抄本为毛笔抄写的小楷,字小,书写不甚规范,因此给校释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他曾为推敲其中一个字,而苦思冥想三天。林新荣还把所获的孤本《民间私塾课本》手抄本复印件,捐赠给瑞安市档案馆收藏。
在此次出版过程中,市档案馆邀请瑞安方言专家张惠方对每首诗歌进行朗读录音,书中还配有很多老物件插画,如“羹厨”“太师椅”“织布机”等等,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诗歌中描绘的场景、事物,让这本书成为一本既能看又能听还能学的地方方言教本。2022年,完成校注、方言朗读录制、视频制作后,该书顺利付梓,于2023年8月第一次出版。
据介绍,让瑞安方言语音资料进馆入库,留存方言记忆,传承地域文化,是留住瑞安历史记忆的重要手段,也是瑞安档案记忆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至今,市档案馆先后出版发行《瑞安方言语音范本》《瑞安鼓词十八本》《瑞安方言词汇大全》等书,积极保护、推广和传承瑞安方言。
“方言主要依靠口口相传,不刻意记载和保存将会渐渐消失,开展地方方言语音建档工作至关重要。”市档案馆副馆长陈海霞表示,《瑞安方言韵——民间私塾课本》中128首诗歌中所承载的地域文化是瑞安优秀传统文化,也是记录传承方言文化,留住文化乡愁,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的又一成果,他们将继续通过方言进学校、方言进机关、方言进社区等多种形式普及瑞安方言,增强社会大众的方言保护意识,来传承以方言为载体的优秀地方文化。
发布会上,市档案馆向市委宣传部、市图书馆、市玉海文化研究会、安阳实验小学、陶山教育学区、陶山陶东村等单位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