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屿镇第二小学的9名学生领到了特殊的奖学金——“勤工俭学金”。这是瑞安市新居民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奖学助学新模式的一次尝试:该中心在与马屿镇第二小学开展新居民学生结对助学过程中,创新引入劳动教育积分制,为新居民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实践平台,让“热爱劳动”成为新居民学生获得奖学金的特定“标签”,希望能发挥更广泛的奖学助学辐射效应。
不同于之前单一的助学方式——直接送红包,想要获得“勤工俭学金”,除了要求学生品学兼优外,还需报名成功的学生通过劳动兑换相应的劳动积分。他们在本学期开学初领到了打扫教师活动室的任务。每打扫一次,就能获得相应的劳动积分,孩子们干劲十足。积攒了一个学期的劳动积分,在学期末兑换成了“勤工俭学金”。对于孩子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份“勤工俭学金”,更是他们通过辛勤劳动换得的“成果”。
劳动强身健体,劳动创造智慧。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尤其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实施好劳动教育,可以为学生成长赋能。在一项对全国10省2万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超过一成的学生认为“社会进步了,劳动没那么重要了”。这折射出一些学生对于劳动价值认知不足、劳动意识落后的问题。部分家长担心学生参加劳动会影响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劳动及其他教育问题,一些学校也迫于现实原因,不得不将大部分时间用在提升学业成绩上。
事实却是,已有理论研究和事实证明,参加劳动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反而会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及时更新理念,真正把劳动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只有充分了解劳动教育的价值,认识劳动教育对于少年儿童成长的好处,才能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认知,落实劳动教育。
根据校方反馈,瑞安市新居民服务中心的这项试水之举,不仅调动起了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还在劳动过程中磨砺了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同时照顾到了部分贫困学生的自尊心,可谓一举多得。而学生通过劳动获得奖学金,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体会到了劳动者的艰辛,从而尊重劳动,崇尚劳动。
希望在不久的以后,能在瑞安看到更多有关“勤工俭学金”的报道,让更多的孩子获悉劳动的意义,体会到劳动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