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瑞蓉)难得的降雪给瑞城覆上一片白色。1月23日,云峰山上,桐浦镇云峰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毛垂孟起了个大早,来到清明早茶良种繁育基地,一垄一垄仔细查看茶苗情况,小心翼翼地给它们掖好“棉被”,确保做好保暖措施。“这些树苗,不仅是村民共富的幼苗,更是云峰村振兴的希望,可不能受冻啊。”
掀开“棉被”一角,只见一叶一叶的“幼苗”整齐扦插在土地里,正在培育生根。放眼望去,这样盖着“棉被”的有几十垄,更远处还有一丛丛已经“成年”的茶树。“一亩地可培育15万株苗,培育三四个月就可以出售,理想状态下一亩地可以收入6至8万元。”毛垂孟说。
云峰山上的云峰村,由原来的东寺前、西寺、毛坦、云垟四个村合并而来。这里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是温州名茶清明早的原产地,旧时周边山上全是一梯梯的茶园,然而由于没有规划发展,昔日繁华不再。失去了产业支撑,云峰村也沉寂于大山。
2023年,桐浦镇掀起主题教育学习热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云峰山茶产业成为十大调研课题之一。桐浦镇以云峰山周边村为调查研究对象,聚焦温州清明早茶种植条件与种植历史、清明早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利用、林茶复合经济的建设与经营、茶园数字化的管理与运营、云峰山茶产业发展的策略与建议等开展调查研究,助力茶树种业突围发展,努力探索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共富之路。
“我们发动村干部对云峰山上清明早茶的茶树资源进行摸排,发现有12个品种的早茶零星生长在云峰山各地,其中树龄最大的有120年以上。”桐浦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调研组还积极对接省农科院,邀请茶树栽培研究室主任阮丽博士团队等6名专家教授,实地对云峰山现有茶叶树种、土地土壤、自然气候等进行科学分析,专家们一致认为,云峰山是茶树种质资源的天然基因库,还有茶树“母本”,可以为温州早茶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有利条件。
专家的分析结果是“定心丸”,更是“催化剂”,加快了云峰山茶产业振兴的计划。村集体出资51%、村民出资49%成立云垟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先行启动20亩清明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建成后预计每年可繁育茶树良种苗木50万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每年增加10万元以上,同时解决就业15人。
良种繁育只是第一步,对于云峰山的未来,桐浦镇有更大的蓝图。“我们计划利用5年时间,总投资900万元,建设集良种繁育基地、林茶复合生态园、品牌IP五彩园、适制性加工场、数智展示园等为一体的300亩现代茶树种业硅谷。”该负责人说,建成后预计每年生产温州清明早茶3200多公斤、油茶籽近10万公斤,实现年综合经济效益约1000万元,真正实现“一亩山、万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