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瑞蓉 通讯员 潘洁)“总共卖出60多篮了,大家看到整株的红芽芋都很新奇。快过年了,很多市民都买来当伴手礼送人。”2月1日是我市农展会最后一天,在森活本味展位上,负责人林贵波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忙着向市民推介来自畲族村——高楼镇民族村的红芽芋。
摊位上,一株株红芽芋连根带芽“端坐”在红色提篮中,红色的芽尖俏皮可爱,上面还装饰着“年年有余”“子孙满堂”等字样的祝福吊牌,喜庆又热闹。
林贵波介绍,红芽芋与普通毛芋不同,每株都有一个硕大的母芋,一二十个大小不同的芋仔围着母芋生长。山下的红芽芋一般在中秋过后就能采挖,而民族村的红芽芋却要到除夕前才能采挖。由于红芽芋的生长习性,畲乡村民在过年的时候都会挖起完好的红芽芋赠送亲友,寓意“子孙满堂,年年有余”。
“我第一次知道民族村红芽芋,没想到还能整株卖。这个芋头寓意好,包装也喜庆,年底正好有亲戚乔迁,我准备买两个,一个送亲戚,一个放自己家。”市民谢先生听完介绍后,当即付款,提走了两篮:“百来元能买到寓意好又送得出手的伴手礼,我觉得很划算。”
红芽芋是我市首家“之江同心·石榴红”共富基地——森活本味共富工坊推出的新产品,定价根据每株大小,在百元上下浮动。每卖出一株红芽芋,村民和市蕾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就有几十元的收入。
“我们一直在帮助村民销售瓜果蔬菜等农产品,但这些农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较低,产品特色也不够鲜明。我们想要找出一款‘小而美’的产品,将其打造成为民族村的‘地理标志’产品,于是就想到了红芽芋。”高楼镇民族村村委会副主任、温州森活本味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雷蕾说,去年,他们发动几户村民种植了600株红芽芋“试水”,目前看来市场反馈还不错,消息传到民族村,大家的信心也足了。
一开始,村民对扩大种植有担忧。以往,村民种植红芽芋以自用为主,零星也有在市场上拆散了卖,销售难不说,也很难卖出好价格。为了打消村民顾虑,这些红芽芋由森活本味共富工坊兜底,不管卖出多少株,保障村民和合作社每株有几十元的净收入,产品包装、物流等成本由共富工坊承担。
“如果红芽芋的名号能打响,像陶山甘蔗、马屿红糖一样,让人自然就联想到民族村,我们就能为民族村做更多事。”雷蕾说,扩大种植、亲子采摘、承包种植都是未来可以考虑的项目。
讲好畲乡故事,打响“五畲”品牌,这不是森活本味共富工坊的第一次尝试。2023年,森活本味共富工坊携手民族村成立市蕾丰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好畲品、好畲味、好畲居、好畲艺、好畲匠”为主元素,以“产品+故事”的形式,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民族特色农产品,促进民族地区群众增收。去年,他们开发的“走出畲村的雷阿蛋”品牌,就是通过收集畲族群众高山古法养殖的生态农家土鸡蛋,经过专业认证机构检测后,以“农文旅”融合化的包装推向市场,打造符合年轻人审美价值的农产品。该品牌先后在浙江省第二届“好畲艺”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展演和四川成都全国糖酒会亮相,精彩的品牌故事让农产品的独特性直抵人心,众多采购商被土鸡蛋的包装与故事吸引,纷纷下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