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江西崇义县推出的“零彩礼”“低彩礼”婚俗改革规定引发热议。
根据当地公布的政策,男方给女方的聘礼、礼金为零或不超过3.9万元即为“零彩礼”“低彩礼”,而“零彩礼”“低彩礼”夫妻的子女(含农村户口)持礼遇卡可在学前、义务教育阶段,在全县范围内按照第一顺序择校入学。
对于这项为“爱”减负的婚俗改革,很多网友表示肯定和支持,但是将彩礼的多少与子女教育相挂钩,却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怎么证明申报的彩礼数额是否真实?”“会不会牺牲教育的公平性?”很多人对这项改革的实施效果表示担忧。
不难理解,江西崇义县将治理高价彩礼与择校相挂钩,目的是通过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倾斜,达到推进婚俗改革的目的。不过,因为父母的彩礼问题,影响孩子的教育,很多人表示无法接受。
教育公平是老百姓最关心、也是最期盼的教育诉求之一。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公正、平等的教育,而不受他们的种族、性别、家庭背景、经济状况、身体状况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显然,彩礼的多少不能成为阻碍孩子接受公平教育的因素。据媒体报道,面对公众的质疑,2月26日,江西崇义县民政局社会事务股一名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当地是根据学生居住地所处学区入学,他们前期做过调查,也和教科体局沟通过,不会和现有的入学政策冲突,不会影响学生入学公平性。这样的解释并不能打消公众的疑虑,“如果不会影响,说明子女择校这一举措对推进改革的作用不大,为何两者还要联系起来呢?”网友们质疑。
另外广受争议的是,将“零彩礼”“低彩礼”婚俗改革与子女择校等联系在一起,也会产生其他一些问题。正如网友提出的,有些人为了抢占公共资源,私底下弄虚作假,将“明面上的彩礼”转化为“台面下的彩礼”,或者用其他变异的名目替代,变相抬高彩礼,导致这项婚俗改革“换汤不换药”。
当前,治理天价彩礼已经形成了全国层面的共识。今年2月1日,最高法发布的《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施行,对借婚姻索取财物等情形的彩礼纠纷问题如何处理加以明确。
江西崇义县推出“零彩礼”“低彩礼”婚俗改革,向高价彩礼勇敢“亮剑”,值得点赞和支持。这项婚俗改革能够被推上网络搜索,也说明了人们对整治高价彩礼的深切期盼。
舆论关注是推动改革不断前进的动力。当地不妨多听取各方意见,完善规定、堵塞漏洞,让婚俗改革的成色更足;各地不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整治措施,革除高价彩礼的陈规陋习;社会各界也需要自觉抵制高价彩礼,让举办婚礼回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