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秋生 侯定锦
在潘岱街道新星村,有一道明代圣旨,被周氏族人视为“传家宝”,传承了491年,至今基本完好无损。
龙年大年初三,笔者二人获此信息,前往了解,原来这是明嘉靖皇帝(1522-1566)在1533年,册封四品官员周令及其妻子丁氏时颁给周家的。2023年2月12日,周氏族人摆一年一次的祠堂酒,村民周朝海向全村族人展示圣旨后,用相机拍摄并按原件1∶1比例洗印挂在祠堂二楼正厅梁上。为防止风化损坏,圣旨原件已重新密封保管。
周令有奇童之称
曾官至顺天府府丞
关于周令,《瑞安市志》(2003版)上只有寥寥两百多字,生卒不详,大意是有奇童之称,工柳楷。《周氏宗谱》的记述更为详尽。笔者此文,以此为依据。
据《周氏宗谱》记载,周令,瑞安潘岱梧岙(现为潘岱街道集善社区新星村)人,生于1479年7月6日,卒于1535年11月2日,享年56岁。
其祖上于南宋乾道年间由福建霞浦赤岸迁来温州市区谢池巷,后迁龙湾沙北。1430年前后,周令的爷爷周寓移居瑞安潘岱梧岙五川溪边,安居乐业,繁衍生息,成为潘岱梧岙周氏第一世祖。
周令幼时,其父就授其经史,教其书法。周令写得一手好字,尤其擅长柳公权的楷书,在当时有“神童”“奇童”之称。
在明代,有地方官员举荐、天子亲试神童(奇童)的选拔制度。这种制度主要对象是那些年纪小,擅长吟诗诵经,善出巧对,能书会画的人。由地方府、州以上官员举荐,经考核选拔进入翰林院,接受翰林学士提高教育。1486年,温州知府项澄把年仅7岁的周令,以“书法奇才”的身份,举荐给朝廷,并通过了考核。周令由此被召为翰林秀才。
明代的翰林院是个养才储望之所,也是一块从仕的跳板。周令为人稳重,做事比较谨慎,颇有“少年老成”之气质。1491年,他开始在鸿胪寺序班见习锻炼。这个机构类似于现在党政机关办公厅的秘书综合部门,其主要任务是朝会服务、宴飨活动、礼仪教导、引见引奏、纠举违礼和文书转呈等。经历过这个岗位,会让人变得懂规矩、会做事。1495年,周令升为司仪署丞(九品官阶),其职责是典陈设和引奏,就是负责朝廷大型活动现场布置和地方官员来京后的奏知引见。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周令19岁时,任中书舍人(七品官阶)。担任值内阁,领制敕文字,侍经筵,预修《玉牒》《国史》等。因其字写得漂亮,文笔亦佳,受到皇帝赏识。
1505年,周令开始跨部门任职。先到纪检监察系统工作了一阵子,任大理寺右寺副(从六品),协助右寺处理刑名案件的官员,即负责审查处理犯有刑事案件的官员。之后,调到尚宝司任司丞(正六品),协助尚宝司卿掌管宝玺、符牌和印章之事。1521年左右,周令升任尚宝司少卿(从五品),成为尚宝司副长官,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基本没有变。1533年初,周令任顺天府府丞(正四品)。很快又给他加了个中宪大夫官衔(正四品),不过,这是个非领导职务,锦上添花罢了。
顺天府府丞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北京市的副市长。在明代,府丞主要职责是管理学校和乡试时提调。乡试提调,是3年一次省级考选举人的过程中协助主考官,组织考试命题和评分、搞好考场内外保障工作等。周令任此职时间较短,有无组织过乡试工作不得而知。不久,他被平调至通政司敕银台使岗位,主要负责接收处理来自朝廷内外的奏章,及管理臣民的申诉。1535年11月2日,他在任上病逝,享年56岁,赐正二品禄。
在族人帮助下,周令大儿子周得春(族谱记载,生于1509年3月20日,卒于1576年10月2日,号北湖,时任广西马平县县令)将其父葬于瑞安沙河底南岙山祖先墓旁。2004年冬天,因建设新的瑞枫公路需要,周氏族人遂将周寓(周令爷爷)、周磊(周令父亲)和周令三人的3座坟墓一并迁移至潘岱街道新星村附近的鲁山底垟偏西的山岙中。
圣旨包括两大块内容
周令妻子受封恭人
这道圣旨长2.1米,宽0.3 米,系高级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质地坚韧厚重,黄色底色因年代久远已不鲜艳。圣旨的内容不长,共215字,端庄的小楷,圆润飘逸,气度雍容。上盖三方(中段2方,末端1方)印章,内容都是“制诰之宝”四个字,系重复钤印,以彰显皇家气派。圣旨内容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以元良衍庆,霈泽寰区,凡厥群工,咸被褒典,矧乃近密之臣,朕所擢任者乎?尔顺天府府丞周令,昔在先朝,首膺召命,效劳滋久,荐陟华阶。顷者,简自朕心,进迁今职。乃能勤慎自励,贤誉茂闻。矧其侍经帏,佐史事,笔翰精工,宠赉日厚,朕甚嘉之。兹特进尔阶中宪大夫,锡之诰命,尔其益励乃心,修乃业。国有殊恩,朕弗尔靳。钦哉!
制曰:
朝廷褒显群臣,爰及厥配,良以伉俪之道,内外相成,恩宜均焉。尔顺天府府丞周令妻封孺人丁氏,恪修妇道,克相乃夫。夫位既隆,尔宜并贵。兹特进封为恭人,茂膺宠光,益敦儆戒。
嘉靖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译成现代文,大意就是:
我因大善至德绵延吉庆,盛大的恩泽惠及天下,大凡群臣都受到褒奖和恩典,何况是身边近臣和我亲自提拔的人呢?你,顺天府府丞周令,过去在前朝,先受君主召见之命,效劳朝廷多年,举荐提拔为高位。不久,为我赏识,晋升为现在的职位。你能勤奋谨慎勉励自已,有着美好的声誉。且你掌管经筵,修撰国史,笔法精工,受到朝廷的赏赐也日益优厚,我对此很欣慰。现在特地晋升你为中宪大夫,赐给诰命,你要更加砥砺志节,建立功业。国有特别之宠,我不会对你有所吝惜。
朝廷褒奖并显示对群臣的恩宠,也会给予他的配偶,这是因为夫妻之道、内外相辅相成,恩宠应当均等。你,顺天府府丞周令的妻子丁氏,已封孺人,恭谨实行为妇之道,能辅助你的丈夫。丈夫已经荣居高位,你也应该同享高贵。现在特晋封你为恭人,荣受恩宠光耀,更要敦厚笃实警惕防备。
需要说明的是,圣旨作为封建社会皇帝下达命令或发表言论的一种文书,是古代帝王权力的象征和展示。本文所引的这道圣旨,是明代三种固定格式之一。“制曰”,一般用于赏赐大臣金银,给大臣妻子封号,偶尔也用于任命大臣等。另外两种分别是:“诏曰”,用诏书形式发布,诏告天下臣民国家某一重大政事或某一重大事项。“敕曰”,多用于官员提拔后,提醒其注意什么问题,或者皇帝发现某位大臣有问题苗头,予以告诫。
圣旨中提到的丁氏,《周氏宗谱》也有记载,周令配戍籍京师桐乾丁氏。戍籍是指戍边吏卒的户籍,丁氏应该是居住在京师桐乾而戍边的官吏女儿。桐乾这个地名,在北京哪个地方,现在已经无法查找。丁氏生于1481年3月13日,卒于1554年11月9日,享年73岁。与周令结婚时间已不可考。从封诰圣旨文中可以看出,丁氏受封两次,第一次是1498年,周令任中书舍人(七品官阶)之后,丁氏被册封为“孺人”。第二次就是1533年,周令任顺天府府丞(四品官阶)时受封为“恭人”。
恭人,意思是宽厚谦恭之人,是古时命妇的封号之一。这里要说一下册封制度。
册封官员妻子为诰命夫人,始于唐代,终于清朝。据史书记载,唐太宗为体现夫贵妻荣、夫祸妻损,封当朝五品以上官员的妻子和母亲为诰命夫人,但其制度并不完善。宋代虽然给八品以上官员的妻子予以封赏,但待遇未作具体规定。到了明代,不仅对九品以上官员妻子给予封赏,而且严格规定了不同品级官员妻子的不同封号,以及政策待遇,是史上封诰制度最完备的一个朝代。清朝则是抄抄作业,沿袭了明代做法。
明代所册封的诰命夫人待遇是很高的。据史料记载,“诰命夫人”,首先是一个很高的政治荣誉。受封后,本人的政治地位会得到显著提升。品级高的,会定期受到皇后和皇太后接见,可以适当提些意见建议,以及个人诉求,甚至于能够帮助丈夫实现在朝堂上达不到的目的;品级低些的,则有了令司法机构忌惮的护身符,也有了参加上流社会活动的“入场券”。其次,经济利益也较丰厚。待遇规定,所受册封称号,俸禄按丈夫现职位下调一级领取。如四品官员妻子被册封为“恭人”后,其待遇与五品官员相同。明代中期,五品官员月俸为大米16石。那时一石米换算成现在计量是189斤,16石合计3000多斤。不用上班,每月白拿这么多,此等好事谁不向往?所以,考取功名,跻身朝堂,封妻荫子,就成了古代读书人的巨大动力,他们为此皓首穷经也就不奇怪了。
严格保密传承491年
家传圣旨如何妥帖保管待议
据悉,周令在世时,立下规矩,圣旨由本族中有文化、有名望者保管,长子优先,世代相传。
491年来,历经自然灾害和战争动乱,它被完好地保存下来,其中的奥秘有二:一是严格保密。圣旨传承保管人守口如瓶,从不对外泄露“宝贝”信息,即使有人追问,也以不知道回答了事。世代如此,无一例外;
二是全力“护宝”。周氏曾居住在梧岙,1958年因政府兴修梧岙水库,整体搬迁至上溪村满岭垟(后改名为新星村)。从周氏第9世开始,传到现在第26世人手中,近500年,仍能让圣旨完好无损,说明所有的保管人都很尽职尽责,都在用心呵护。据说圣旨传到周氏第24代周连源父母手中时,恰逢上世纪特殊年代,他们生怕发生意外,就把圣旨包了又包,放在了自家屋后鸡窝里面,才逃过了一劫。2023年2月12日,经本村周氏族人表决,从当日起,圣旨由本族人周朝海保管。周朝海当天向族人展示后,予以妥善保管,不再随意展出。
笔者向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梁岩华和温州市博物馆馆长董姝了解得知,目前温州域内发现并交由博物馆保存的圣旨原件共7件(其中温州市博2件;瓯海区博2件;平阳县博1件;瑞安市博2件),若加上新星村周氏这一件,合计为8件。周氏家传的这道圣旨,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新星村党支部书记周成喜曾当着村里全体周氏族人的面,建议将此交给文物部门或博物馆等存放条件较好的地方保存,可惜,此议没有得到族人的支持。
(感谢谢建国老师协助译文,孙国安老师提供周唐高与圣旨合影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