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成成 通讯员 孙鸿展)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局获悉,为落实2024年度市政府民生实事工程,本月起,市卫生健康局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提供一次免费认知功能、骨质筛查服务,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大力普及老年人认知、骨质健康防治知识,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
据了解,对于发现的痴呆高风险人群和疑似痴呆人群,医护人员将指导他们及时就诊,并为被诊断为轻度认知损害和痴呆的人群提供干预服务,以延缓病情进展、改善生活品质。通过开展简易问卷调查评分和测量腰椎、双侧髋部骨密度,进行老年人骨质筛查。对于发现的骨质疏松患者和低骨量人群,将及时进行个体化健康干预,降低高危人群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并减少并发症的危害。
为确保筛查质量,筛查方法将采用“虚拟老年医院”系统,使用AD8筛查表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骨质筛查原则上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和双侧髋部骨密度,并通过“虚拟老年医院”填写骨质疏松调查表。
据介绍,我国老龄人口众多。2023年,全国65岁以上老人数量达2.64亿人,定期大规模认知筛查,有助于排查大部分有认知障碍隐患的老年人,以便根据老年人认知功能状况,提供认知训练干预,降低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2023年6月,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指导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实际,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提供1次认知功能初筛。这意味着,国家对于认知障碍隐患的老年人等认知疾病防治进入了更高阶段,老年人的健康得到进一步保障。
“这项免费筛查服务旨在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健康。”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早期发现和干预,老年人可以及时获得必要的治疗和管理,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将致力于普及老年人认知和骨质健康防治知识,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关链接】
何为骨质筛查?
骨质筛查最大的临床意义在于防止骨质疏松。骨质筛查是指社区和公共卫生人员对中老年人,以及绝经后的妇女进行初步的骨质疏松筛查。通过填表可以了解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然后进行评分,判断检查骨质疏松可能出现的倾向以及发生的危险度。我市部分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提供骨质筛查服务,通过开展简易问卷调查评分,结合骨密度仪器进行筛查。对发现骨质疏松患者和低骨量人群,将及时进行个体化健康干预,降低高危人群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减少其并发症导致的危害。2024年全市共筛查2万例,额满为止。
何为认知功能筛查?
早期认知功能筛查是目前防治认知障碍隐患的老年人最有效的途径,首先确定患者有无意识障碍,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认知功能筛查量表,确认认知功能障碍性质,选定评测方法、具体评定。为了协助老年人尽早判定认知状态,我市各乡镇卫生院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提供认知筛查服务,并根据筛查结果提供可靠的医学指导。对发现痴呆高风险人群和疑似痴呆人群,将指导其及时到有关机构就诊,并对诊断为轻度认知损害和痴呆的人群进行干预服务,延缓病情进展,改善生活品质。2024年全市共筛查9.3万例,额满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