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距离日本比较近,可谓一衣带水。晚清民国初期是温州社会变革转型时期,当时赴日本观光考察与留学的有志有识之士逐年增多。瑞安著名学者黄绍箕、孙诒让、洪炳文等人高瞻远瞩,放眼世界,想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在地方兴办实业,革新国事。于是他们鼓励亲族世交子弟中学识优良者出国深造。
据瑞安文史研究专家张小宇等人编著的《近代温州留日学生名册》统计,近代温州地区共有512位留日学生,其中瑞安籍人数最多,有167人,占了33%。而瑞安洪炳文家族和林大同家族又是留日学生最多的家族。
最近,笔者阅读了《浙江瑞安洪氏家谱》《瑞安市志》《瑞安百家姓》和有关瑞安洪氏家族的一些资料,走访了几位洪氏后人,对瑞安洪氏家族留日学生做简略分析。
瑞安洪氏家族共有15人留学日本,其中第八代1人,是洪炳文的堂兄弟洪绍芳(洪芸甫的儿子);第九代5人,分别是洪炳文的儿子洪锦骢、胞侄洪达、洪铎和洪澈、堂侄洪锦麒;第十代6人,是洪炳文的胞侄孙洪彦威、洪彦远、洪彦亮、洪彦琪、洪彦谦和洪彦璋;第十一代2人,是洪炳文的胞侄曾孙洪瑞棻和洪瑞楫;另有洪闿的房族及辈分关系不明。洪炳莹(洪炳文之兄)这一房留日学生最多,共有8人,包括6位孙子和2位曾孙。
瑞安洪氏家族留学日本的15人中,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6人,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和日本东京弘文书院各2人,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日本法政大学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各1人。所学的专业比较广,涉及政法科、兵学科、应用化学科、无线电、师范科、农商科、数理科、农博科、政经科和专门科等。
这些早期留日学生,他们学成归国后,在各行各业卓有成效,为国家和社会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年老后,更为地方教育和其他公益事业做出成绩,被后人称道。
洪瑞棻,著名石油炼制专家,曾受到毛主席和朱德委员长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洪瑞楫,是中国第一代无线电专家。
洪彦远,曾任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温州中学的前身)校长,资助过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兄弟,后调任浙江省教育厅秘书长。
洪锦骢,与国民党高级将领顾祝同同学,从事军界,著有《中国兵学地理》《校韬楼兵学三篇》《合编教科书》等。
洪达,民国时期任金华地区首席检察官、丽水法院院长,执法公正不阿,人称“洪铁面”。
洪铎,与著名诗人徐志摩同学。曾任浙江平湖、丽水、泰顺县长,浙江省地政局局长。
洪锦麒,曾任浙江庆元、奉化县监狱官,湖北省地政分处主任。
洪绍芳,民国元年第一届瑞安县议会议员。
洪彦亮,曾从事民国县志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瑞安县政协委员。
洪彦璋,是民盟温州市分部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瑞安洪氏家族除了15人留学日本之外,在国外比较有名的还有洪炳文的胞侄曾孙洪瑞坚父子。
洪瑞坚(洪彦威的长子)早年留学美国,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大学,获经济学硕士,1948年被聘为台湾土地银行总经理。曾在台湾大学、英国大学、新加坡大学任教,并主持土地改革研究所工作,1975年侨居美国加州洛杉矶。长子洪允中是美国西北大学力学博士,曾任西屋公司资深工程师。次子洪允铮曾在台湾大学学习工程,毕业后到美国密西根大学学习,获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在特维及雷松国际工程公司任职,后升为东南亚副总裁。
他们父子心怀家乡,于1994年在母校瑞安中学设立洪氏奖学金,奖励高考优秀学子。
据2011年(洪炳文诞辰163周年)重修的《浙江瑞安洪氏家谱》统计,该家谱共收录洪姓健在的族人375人,居住在国外的有52人,其中在美国45人、澳洲4人、英国2人、新加坡1人。
瑞安洪氏家族历经三百多年形成了一支人丁兴旺的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与项、孙、黄等世家并称近代瑞安四大家族。近代瑞安这四大家族高瞻远瞩,思想解放,放眼世界,为瑞安乃至中国的教育、科技、文化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值得后人尊重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