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清明等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重要时刻。然而,一些不文明的祭祀行为,给社会和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2月份以来,贵州省多地突发山火200余起,代价不可谓不大。从通报情况来看,大多为祭祖焚烧香烛、燃放爆竹所致。
一些民众上坟祭祖,偷偷携带香烛等易燃易爆祭祀用品上山,更有甚者互相攀比,看谁家的爆竹声更响更多,全然不顾“林区禁止一切野外用火”的明文规定和护林员的劝导。
原本祭祀是缅怀逝者、寄托哀思的优良传统,却因为一己之私酿成大祸。据统计,当地武警、消防、森防、专业救援队伍及社会救助力量出动730队次,投入9200余人,发动基层党员干部、民兵、群众及志愿者1.5万余人,近4万台(套、件)装备参与森林火灾扑救,以及2人伤亡的巨大代价才使火情得以控制。
移风易俗、文明祭祀老生常谈,但每年总有人违背法律法规反向而行,因为祭祀失火而锒铛入狱。新时代新风尚,在这里要告诫那些仍然我行我素的不文明祭祀者一句忠告:切莫心存侥幸,拿法律法规当儿戏,从自身做起,相互监督,共同维护生态文明和文明祭祀。
倡导移风易俗,示范引领。提倡通过献花束等方式来深切怀念逝者,将祭祀的传统习俗以健康、文明的方式表达,营造文明祭扫的社会氛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特别是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志愿者组织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争做移风易俗的先行者、文明祭祀的带头人。
倡导破除陋习,安全祭祀。提倡网上祭祀、家庭追思、鲜花祭祀等现代祭祀活动,破除在森林野外、大街小巷、主次干道、景区广场等公共场所焚香烧纸的陈规陋习,用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式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树立文明祭祀新风,维护城市良好形象。
文明祭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保护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的重要举措。通过文明祭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