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最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进幼有善“育” “托”起儿童美好明天
我市高标准推动
托育行业升级发展
瑞安妇幼保健院托育园
多部门联动对托育机构进行检查指导

    ■通讯员 陈依涵 记者 杨微微

    随着全面三孩政策的落地,托育机构作为解决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问题、帮助家长平衡事业与家庭的“暂代照护”角色,变得愈加重要。

    这么小的孩子送去托班,健康和安全能有保障吗?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温州市有关“幼有所育”部署要求,通过加强机构登记事前指导、推进托育监管“一件事”改革、培塑智慧托育新业态等,积极推动辖区托育机构建设有序化、运行规范化、管理精细化,致力实现“幼有所育、幼有善育”,为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注重精准指导

    构筑温馨成长之园

    在瑞安一家托育机构内,建筑设计温馨、舒适、干净,桌椅上均贴心地包上了防撞条,各类启蒙玩具、尿不湿等物品一应俱全。

    为了让园区环境更适合0至3岁幼儿成长,我市建立托育机构登记注册信息共享机制,执法部门可及时掌握新注册的托育机构信息并前往实地查看,就建筑设计、基础设备、课程开设、机构备案等方面,围绕不同月龄儿童成长特点提供专业指导,精准推进托育机构基础建设。

    我市还加强政策激励力度,出台《瑞安市人口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鼓励社会办托育机构开设普惠性乳儿班、托小班,对建成后规范运营满一年且托位使用率达到60%及以上的,每班最高给予30万元补助。

    “2023年,我市指导社会办托育机构7家、托幼一体机构13家,新增备案登记托位数580个,全市合计托位数6693个,对纳入2023年瑞安市‘浙有善育’民生实事项目新增普惠托位建设的5家机构,给予补助164万元,努力打造普惠、多元、高质量的‘幼有善育’瑞安样板。”市综合执法办副主任陈连敏说。

    坚持问题导向

    提升托育服务质量

    为助力托育机构“健康长跑”,我市聚焦人员培训、监督管理、政策保障等多个环节,在提升托育服务质量上持续发力。

    2023年,我市共组织全市407名保育人员就保育教育、急救护理、日常照护、常见问题处置等内容开展培训,保育人员须在培训中通过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取得保育员上岗证书,方可从事保育服务相关工作,切实提高托育服务准入门槛,推进托育人才队伍建设。

    牢固树立增值化服务理念,大力探索托育机构监管“一件事”新场景、新模式。2023年,市卫健局联合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市场监管局、消防救援大队等单位,通过双随机方式,对16家托育机构就消防安全、卫生保健、场所环境、从业人员持证管理及婴幼儿一日生活安排、早期发展、膳食营养、健康管理等情况进行了全面、高效检查指导,对检查发现、反映较集中以及在市法院司法建议中涉及的共性问题进行清单化梳理,最大程度减少托育机构迎检压力,以监管服务“硬支撑”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强化数智赋能

    培塑新型托育业态

    “打开浙里办‘浙有善育’平台,点击‘入托一件事’模块,就能清晰查阅周边有哪些托育机构。入托后,还能查看孩子在机构里干了什么,我们放心多了。”市民陈女士说,她家1岁10个月的女儿入托了市区一家托育机构,只要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女儿当天在园内的动态,真的很方便。

    为实现婴幼儿在托生活“可视化”,努力做到婴幼儿舒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我市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全域贯通“浙有善育”智慧托育婴育数字化集成应用,推进托育机构监控系统建设,实现托育服务机构备案认证、在园儿童一日生活作息管理、园务运营、机构保育人员综合监管等线上一体化、透明化管理,家长可通过手机随时了解儿童出勤、带药记录、食谱作息、一日观察等实时信息。

    “接下来我们要对接省市级平台,打破平台间数据壁垒,让档案更全面、服务更精准、推送更智能,进一步打造‘浙有善育’金名片。”陈连敏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玉海楼
虹桥路小学“牵手”南部两所学校
我市高标准推动
托育行业升级发展
校园义卖共筑绿色梦想
4月22日至5月10日
市公安局组织开展领导干部集中接访活动
瑞安日报 最新闻 00003 我市高标准推动
托育行业升级发展
2024-4-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