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蔡佳佳 张森)在工业用地日渐稀缺的当下,向天空要资源的“工业上楼”模式,已然成为产业发展跑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助力。近年来,瑞安积极引导企业向上要“空间”,推动企业“应上楼尽上楼”,打造出一批“工业上楼”示范样板,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优质载体空间。
近日,记者走进浙江名将鞋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多条注塑鞋生产流水线正在高效运作。经过冲裁、针车、注塑成型、质检等工序后,一双双鞋子就生产完成了。名将鞋业新厂房位于云周街道马头村老旧工业区改造项目一期,记者了解到,由于老厂房面积狭小,导致企业发展受限。去年底,企业搬迁至新厂房后,最大限度利用空间资源,新增多条生产线,产能得到大幅提升。
浙江名将鞋业有限公司注塑事业部总监周华说:“搬到新厂房之后,整个生产空间更大了,先进的机器和设备也可购买了。生产线由原来的4条增加到现在的6条,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做9条生产线。我们去年的产能是300余万双鞋子,今年的目标是计划做到500余万双。”
据了解,云周街道马头村老旧工业区改造项目约350亩。项目一期71亩已经投产,项目二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三期土地也即将挂牌出让。在项目二期施工现场,塔吊、挖机等大型设备正在作业,工人们正在对部分地块的主体结构以及砌体进行施工。据了解,该项目二期共有11个地块,目前已有2个地块竣工投用。
该项目二期工程施工负责人王智说:“目前二期大概有700名工人在施工。我们计划在10月份左右,让二期11个项目全部竣工验收、投入使用。”
据介绍,马头村老旧工业区改造前以传统的一层铁皮厂房为主,容积率不足1.0,存在产业层次低、产出效益不高等问题。为此,云周街道聚焦“新材料应用+先进智造设备+时尚设计”融合发展模式,引领打造创新研发、时尚设计、智能生产、云端展销的全链式产业生态,将低效老旧园区蜕变成智造创新服务产业集聚区。眼下,一座座崭新的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最高的14层,最低的也有7层,园区容积率超过了5.0。为企业量身定制的厂房,实现了设备上楼、生产上楼,智能化改造覆盖率达到70%以上,进一步激发新质生产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云周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黄李高说:“街道对老旧的工业集聚点、低效用地进行再开发,通过统一规划、腾笼换鸟,并且结合当地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特点,适当提高容积率,推进工业上楼,向上争取空间要素。整个园区投产之后,产值可以增加20亿元,助推云周乃至整个瑞安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