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同”品牌已有135年历史,经过四代人坚守,如今的“李大同”不仅没有在岁月长河中消失,反而有了新的追寻,这份代表着浙南地区传统文化传承的符号,在当下焕发新生。
近日,“李大同”第四代传人、瑞安市李大同(老五房)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敬斌讲述了“李大同”的知识产权故事——
在瑞安人心中,“李大同”不仅仅是美味的茶食,更承载着浓浓的乡愁。“大兴祖业再开花,同是糇糕此最佳。茶点香茗酬贵客,食甜不厌到君家。”这首由瑞籍台胞、台北温州同乡会总干事孙竺先生题写的含有“大同茶食”四字的藏头诗,正是最好写照。
“李大同”创始于清朝光绪十四年间(公元1889年),创始人李瑞庆因崇尚孙中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革命主张,将店名取作“大同”,并冠以自己姓氏“李”字,全称为“李大同南北海味茶食糖果店”。至20世纪30年代,“李大同”已成为浙南闽北一带的大商号。然而,由于历史原因,20世纪50年代初,“李大同”不得不闭店停业。
1982年,李敬斌的父亲李观成和三伯父李定波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重塑“李大同”金字招牌,使得整整消失了30年的“李大同”糕点重新登场,声誉再度鹊起。1989年,李观成开始独立经营李大同(老五房)茶食品店,并逐渐认识到商标对于老字号品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为了让“李大同”产品未来有更好发展,在当地工商部门的指导下,李观成于次年申请注册“环球”标志的“李大同”牌商标,使品牌在法律上获得保护。
1993年,李敬斌弃文从商,承接家业,从助手做起,经过几年磨炼学成出师,成为第四代传人。在他的努力下,“李大同”凭借几十年如一日的守正创新逐渐在市场上站稳脚跟。1995年,该商标被评为瑞安市首届名牌商标,2000年被评为温州市知名商标。2006年1月,“李大同”被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也是目前瑞安唯一的“中华老字号”。
如何让百年老店延续“不老传奇”,是李敬斌近年来常常思考的问题。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他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要想不断前行,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商标品牌意识,注重商标的推广和保护,提升商标品牌价值。同时,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坚持传统特色、工匠精神,不能忘本;又要不断发扬光大、推陈出新,创新发展。
近年来,李敬斌致力于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先后进军温州市区、雁荡山景区、上海城隍庙等地,北京、香港等地的相关展会上也频现“李大同”的身影,累积了一定的商标品牌知名度。为了突破营销渠道的限制,让在外瑞安人也能品尝家乡的味道,2007年,李大同(老五房)食品有限公司与大学生合作开设网店,搭上了网络销售快车。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的目光,让百年老店焕发新的生命力,李敬斌于2022年元旦在忠义街上开了一家李大同新国潮茶食品线下体验店,着力开发符合当下新消费群体喜爱的中式糕点新品,添加年轻化元素。
“我们在保留传统口味的同时,推出进士糕、小型空心月等新产品,联合本土学校开设研学课程、拓展课程,让‘小时候的味道’又火了一把。”李敬斌说,不仅如此,他们还在传统糕点重油、重糖方面作了不少改进,以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的追求。
部门有话说
时代快速发展,传统品牌企业普遍陷入了创新力不足、与消费者需求脱节、无法吸引新一代消费者的困境。可“李大同”却走出了一条以知识产权赋能创新发展之路,通过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注重“李大同”品牌商标的保护和推广,让新中式糕点火出“圈”,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其做法值得肯定。
近年来,知识产权日益受到重视,相关新措施、新政策频出。新形势下,拥有优势品牌资源的传统企业应转变经营思路,不断提升知识产权的“内功”,建立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积极开展商标战略布局,实施品牌防御和保护体系。
此外,创新不足也是传统企业后继乏力的原因之一。传统品牌企业要想向现代企业迈进,必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进行品质创新,维护商标品牌形象,提升商标品牌价值,才能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占有率。相信在不断强化知识产权意识的当下,传统企业的“金字招牌”将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