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小玲 张森
近期,各高校研究生录取名单出炉,又一批学子顺利“上岸”。曾就读于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学校2016届电子技术应用实验6班的瑞安小伙陈涵,被中国计量大学研究生院的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拟录取,一时成为美谈。他的成功“逆袭”,深刻诠释了“职校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人生的全新起点”。
一路逐光 抵达梦中的象牙塔
“过程很难,但好在,我不惧艰险、坚持向前,现在只感觉‘轻舟已过万重山’。”初见陈涵,记者就被他的笑容所感染。
政治62分、英语62分、数学83分、专业课143分,总分350分,这是陈涵的研究生考试初试成绩。他坦言,自己的初试成绩优势不明显,复试阶段他全身心投入,最终顺利进入中国计量大学拟录取名单。
2000年出生的陈涵因中考失利,就读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学校,后被提前录取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电子信息技术。大三那年,他通过努力顺利“专升本”,考取宁波一本科院校。
成功“专升本”增添了陈涵的信心,他决心向更高学府冲刺。他的实训成绩比理论成绩要好,考研对他来说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考研拼的不是爆发力,而是持续发力。”他一天花11至12个小时备考,从自习室回来后,还会抽时间在宿舍的走廊上学习,就这样坚持了一年半。高强度学习难免有压力,他会安排每天跑步5公里等运动来放松自己。
大学同学廖国鹏的一路同行让陈涵的考研梦更加坚定。两人一起经历“专升本”、一起考研,相同的经历让他们惺惺相惜。“你今天怎么还没来啊?”备考期间,陈涵和廖国鹏相互鼓励监督,一起备考,一起解压。遇到难题,他们也会一起讨论,共同解决。如今,廖国鹏也被上海电力大学拟录取。
中职三年 是磨砺也是沉淀
陈涵坦言,如今回过头看,中职的学习经历给自己后续求学带来一定的优势。“在读本科时,我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比普高录取的同学要强一些,这都是以前锻炼出来的。”他还说,考研复试涉及的电子技术内容,在中职的时候就学过了。
值得一提的是,复试时,考官的问题让陈涵印象深刻。“从一名中职生到考研生,你的心路历程是怎么样的?”考官的问题让陈涵陷入了沉思。他说,他是从遗憾开始的,因为中考失利,与普高失之交臂。到了大专,起初也是没有目标,走一步看一步,但因为对自己学习的电子工程专业感兴趣,才萌生了继续深造的念头。
“其实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刚开始是迷茫的。只是考入本科院校后,我突然意识到没有目标就看不到未来,所以才有了考研的想法,并朝着这个目标前进。”面对社会上关于“考研就是卷学历”的热议,陈涵认为,提升学历能让自己在职场竞争中得到更多机会。
从中职生到研究生,这是陈涵的“逆袭”经历。“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养成了自律的习惯,我很期待研究生生活,将来希望能从事电气工程方面的工作。”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