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最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的“加法”
“双护”家庭的平凡与坚守
张里节
陈思思
余筱玲
陈洁
工作之余,姐妹俩会相约喝茶放松

    ■记者 陈成成 通讯员 曾为莹

    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用娴熟的专业技能,挽回一条又一条生命;有这样一对婆媳,她们用对生命的敬意,践行从业时的誓言;有这样一对姐妹,她们怀揣着梦想,在不同的岗位为病人送去优质服务……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护士。

    为庆祝“5·12国际护士节”,记者采访了三个“双护士”家庭,他们的故事诠释了“白衣天使”的光荣与神圣。

    护士夫妻守“小家”护“大家”

    他们工作在同一个单位,但常常各自忙碌,见不到面;他们是夫妻,却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吃饭、散步、看电影等其他夫妻之间常做的事,对他们而言却非常奢侈……他们是工作中的“战友”、生活中的伴侣,更是别人眼中的“白衣天使”。

    张里节和陈思思是瑞安市人民医院的一对“夫妻档”护士,丈夫张里节是手术室的护士,妻子陈思思是急诊抢救室的护士,夫妻俩默默奋战在一线10多年。

    张里节说,选择护士行业的初衷是希望能发挥男护士体力好、精力好的优势,帮助更多的人。手术室工作很忙,工作日几乎没有闲暇时间,“经历过最长的一次手术是7个小时,手术完成时,腿都麻了。”张里节说。

    陈思思所在的急诊抢救室,接触最多的是危重病人,必须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尤其在值夜班时,可能一个通宵都在忙着救治。“当看到急诊病人被抢救回来,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陈思思说。

    尽管从事护士这一行很辛苦,但他们都没有后悔。“这个职业成就了我,也成就了我的家庭,我们是大学同学,在大学里谈恋爱后最终走在一起。”陈思思说,2010年毕业后,二人先后入职瑞安市人民医院,从校园走到职场,他们相伴10多年。

    他们秉承初心,共同坚守护理事业。陈思思说:“我们两人并肩作战,也是一种特殊的浪漫。”经常会有在急诊室抢救过的病人,转送到手术室进行下一步救治,从而完成生命的接力和延续。

    为了守护自己的“小家”,夫妻俩在双方父母帮忙照顾孙辈和小家庭的同时,也会相互协调安排时间,分担家庭事务,关注孩子教育,陪伴孩子成长,正是因为同一份职业,他们对彼此有了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从业多年,两人都有满满的成就感和使命感。“救死扶伤是我们每一个医护人员的使命。我相信所有的护士同仁,都会秉承着南丁格尔精神,也会一直朝着这个方向而努力。”

    婆媳接力传承“提灯精神”

    40年前,19岁的余筱玲入职瑞安市人民医院,开始了她的护理工作生涯。从护士到升任护士长,再又转至管理岗,余筱玲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7年前,23岁的陈洁大学毕业后,入职瑞安市人民医院,原本互不相识的两个人却因缘分使然,成为婆媳,二人完成了职业传承,在医院里成就了一段佳话。

    2017年,陈洁成为瑞安市人民医院创伤儿童骨科的护士。虽然是新人,但她细心又极具责任心,颇受领导与同事好评。2021年,陈洁因单位活动结识了同事小冯,两个互有好感的年轻人很快就发展成男女朋友。

    得知儿子的女朋友就是之前在医院表彰抗疫标兵大会上见过的小姑娘,余筱玲很开心,她说:“之前疫情防控工作,小姑娘积极又主动,还获得医院的抗疫标兵,我对她的印象不错。”

    2023年,陈洁与小冯举办了婚礼。“护理工作很辛苦,特别是儿科,我是过来人,所以特别能体会儿媳的辛苦。”陈洁结婚后,为方便照顾彼此,一直与公婆住在一起,余筱玲说,“年轻的时候,因为工作忙,顾不上孩子,我心里常常觉得愧疚,现在闲暇时间多了,就想好好照顾他们,让他们可以安心工作。”

    将心比心。在陈洁眼中,婆婆善良、知性又善解人意。“她从来不会以长辈或前辈的口吻与我们说话,相反的,她很理解年轻人的一些爱好与生活习惯,我们相处起来很轻松。”陈洁说。每当遇到工作上的烦心事,婆婆总会耐心帮她分析利弊,也会提醒儿媳严格要求自己。“婆婆常说,我们从事的是与健康相关的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陈洁告诉记者。

    退出管理岗位后,余筱玲还取得国家级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每回外出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前,都会把课件分享给儿媳,两人一起探讨,其乐融融。“每次探讨都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可以更好地接纳病人的心理活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碰到的一些困惑也能迎刃而解。”陈洁说。

    婆媳两代护理人,在守护生命中坚守初心使命。新一代的年轻护理工作者,不负前辈护理人的期望,在护理岗位上继承和发扬南丁格尔精神,继续为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姐妹花”携手同行坚守护理岗位

    在瑞安,有一对护理“姐妹花”,两姐妹虽然不在同一家医院工作,但她们在各自岗位上工作20余年,坚守着护理人的初心,给饱受病痛折磨的生命带去温暖。这对“姐妹花”就是市二医急诊科护士长潘小梅与市五医老年精神科护士潘小芳。

    姐姐潘小梅自2000年入职以来,一直坚守在急救一线。雷厉风行的她,身上一直体现着一个字——“快”,走路快、吃饭快、说话快、抢救快。“说不辛苦是假的,但无论多辛苦,都要坚持。当你看到患者躺在那里,你就不会想那么多,此时更多的是职业使命”。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一名资深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妹妹潘小芳从小就有一个“护士梦”,梦想着长大成为一名光荣的护士。“我小时候看电视,觉得护士好温柔,好想成为那样的人”。自从姐姐成为护士后,妹妹就更对姐姐多了一份敬佩与羡慕。

    2005年,追随着姐姐的脚步,潘小芳也如愿成为一名护士。她先在温州某精神卫生医院工作了几年,后入职市第五人民医院,成为一名精神障碍科护士。与姐姐的工作岗位大相径庭,她面对的是精神最脆弱的病人,这里更重要的是守护“心”。“有些精神疾病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时,不仅没有自制力,甚至连最基本的生理需要也无法表达,他们更需要护理人员专业、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守护,帮助他们慢慢走出心理阴霾。”潘小芳说。

    业余时间,别的姐妹凑在一起聊感情、穿搭、家庭,她俩聚在一起就是聊工作,比如病人恢复期的营养支持、如何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等。

    今年是姐妹俩共同度过的第19个护士节,这条路并不容易,压力会伴随整个职业生涯,支撑她们的是一路走来的成就感——每护理好一位病人,看着他们康复走出医院,听到他们由衷说一声“谢谢”,心里的成就感是爆棚的。她们觉得自己很幸运,职业生涯有最亲近的人携手同行,“能成为一名护士,真好,有一个同样当护士的姐妹,真好。”潘小芳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财富榜
“双护”家庭的平凡与坚守
沉浸式参与 情景式模拟
瑞安日报 最新闻 00002 “双护”家庭的平凡与坚守 2024-5-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