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以“穿越千年 相逢甲骨”为主题的甲骨文科普市集在瑞安市图书馆热闹开市,为市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甲骨文知识盛宴。这是我市今年社科普及周活动的重磅项目,也是创新之举。这场市集的成功举办,无疑为“高冷”的社科普及注入了新的活力,让社科普及活动在知识与人流间找到了交汇点。
社科普及是指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和途径,传播社会科学知识和理论成果、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活动。然而传统的社科普及活动显得“高冷”,一般采用讲座、论坛、展览等形式,互动性较弱,市民的体验感不强,普及的效果自然也受影响。
以甲骨文科普为例,甲骨文是我国目前考证最早的汉字,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接触,其字体看起来也晦涩难懂,如果用讲座、展览的方式对普通群众进行科普,收效甚微,更别谈传承文化了。但是,此次市集活动中,大人和孩子在互动的游戏中了解、认识甲骨文,还可以通过甲骨文了解我们祖先的生活状态,进而激发大家对甲骨文的兴趣。成效如何?从现场市民的“好玩”“有意思”等评价中可见一斑。
甲骨文市集是今年我市社科普及周活动的一个尝试,我们期待有更多的社科普及市集。
社科普及市集不仅是社会科学知识与公众之间的桥梁,还是一个汇聚多元文化和思想的交流平台,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示了社会科学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让公众能够近距离接触、了解和体验社会科学,提升了公众对社科知识的兴趣和认知。
那么,如何办好社科普及市集?
首先,社科普及市集要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市集上,社科主题要从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到心理学、人类学等,每一个领域都有专家学者现场为市民答疑解惑,将深奥的社科知识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公众。
其次,社科普及市集要注重项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活动现场要设置多个互动环节,如社科知识游戏、模拟实验、角色扮演等,让市民能够亲身参与,感受社会科学的魅力和趣味。这种互动方式不仅能增强市民的参与感,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社会科学知识。
此外,社科普及市集要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和价值性。在市集展区中,不仅要有对社会科学理论的讲解,还要有对社会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的展示,让市民可以了解社会科学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社会科学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社科普及市集是社科普及工作的有益尝试和探索,也是一个文化交流与思想碰撞的平台,为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希望未来能够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让社会科学知识走出“象牙塔”,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