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玉海楼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瑞安龙舟鼓:千年传承 底蕴深厚
■林良爽 张再益
龙舟鼓面用的是优质水牛皮
莘塍街道周田村龙舟鼓制作师傅蔡永星在箍桶腔
蔡永星在包鼓面

    端午时节龙舟竞渡,大家总能听见那激昂的鼓声在河面上回荡。这鼓声,不仅仅是节日的欢歌,更是瑞安人民坚韧不屈、团结一心的象征。岁月流转,时光荏苒,龙舟鼓的韵律始终不变。

    传统龙舟中间15档,舟头尾各1档,共17档,前行方向最前一档为空档,用于换档使用。每档两人(左右各一),共有桨手32人,加上执旗、司鼓、掌艄、敲锣、唱神、端香斗等人员,合计约40人,其中鼓手有2人。龙舟鼓放置龙舟的中间,两个鼓手站位一前一后,各司其职。龙舟前进时,背向前进方向鼓手打鼓,而另一个人则管控龙舟前进及适时敲打鼓身,提示龙舟桨手换档(指180度转身换档),换档后龙舟再全速前进。每只龙舟配一面龙舟鼓,这也是划龙舟的标配,其他可以少或没有,但龙舟鼓绝不能缺席,它是龙舟竞渡的灵魂。

    瑞安龙舟鼓选料讲究,多为单面鼓

    温州地区龙舟鼓为高腰桶型(椭圆形柱体)单面小鼓,走出温州地区,其他地方的龙舟鼓基本上为高腰桶型双面鼓(两面包皮)。龙舟鼓身由木板箍成,鼓面一般包裹牛皮,用硬木做鼓槌。温州地区龙舟鼓腔高一般为0.66m—0.7m,鼓面直径一般为0.3m—0.37m。

    瑞安龙舟鼓也是高腰桶型单面小鼓,通常规格:鼓腔高0.7m,鼓面直径分别为0.28m、0.3m、0.32m,最常见为0.3m。瑞安龙舟鼓为什么采用高腰桶型单面小鼓?因为小鼓的声音响且传得远,还好听。“鼓大而短,则其声疾而短闻;鼓小而长,则其声舒而远闻。”(《周礼·考工记·韗人》)

    温州地区龙舟鼓声音要比其他地方“好听”,原因在于其是单面鼓,其他地方的龙舟鼓一般为双面鼓。鼓直接缚置于舟仓底板,使鼓与龙舟成为一体。舟鼓一体,敲击鼓膜,声音通过鼓腔而与整个龙舟发生共振,进而使得共鸣体增大,谐音增多,声音便自然“好听”。另外,从物理声学声的传播角度来考量,龙舟鼓与龙舟一体共振,声波在水面便会被折射,并由于空气要比水面温度高,声波传递速度快,且向下弯曲,遇水面而反弹,鼓声亦沿着水面反复跳跃传播,声音也自然“好听”。舟鼓一体不仅声音好听,对于划龙舟的桨手来说还有着独特的作用,击鼓而龙舟共振,每位桨手不仅可以闻鼓声划桨,脚下则又可以随共振而发力。

    龙舟鼓颜色,多数依据龙舟的本色来定,如黄龙,那龙舟鼓就漆黄色,也有的为原色。龙舟鼓原来基本是单色,写上字号,也有的没有写字号。为了观赏性更强,有的画上图案。

    瑞安龙舟鼓的制作是一门精湛的技艺。选用优质的杉木拼腔,优质水牛皮冒面,经过精心设计和多道工序,才能制作出一面声音洪亮、节奏有力的龙舟鼓。每一面鼓都是匠人们心血的结晶,承载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敲龙舟鼓是力气活儿,年轻鼓手少

    与旗手一样,龙舟鼓击鼓也是一个力气活儿,鼓手也需由体力强壮的人担任。特别在斗龙时,连续地、高强度地击鼓,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更重要的是,龙舟鼓手作为龙舟队伍的灵魂人物,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出色的领导能力。

    瑞安传统龙舟鼓手都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现在一些村落的龙舟鼓手基本是上了年纪的人,年轻鼓手很少。比如,锦湖街道周岙村徐国荣今年53岁,14岁就开始学打鼓,今年继续担任周岙云锦白龙的鼓手。

    击鼓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不是一两天就能学成的。随着我市传统龙舟的兴起,学习击鼓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连女性朋友学习击鼓也多了起来。一些小朋友学习龙舟鼓也开始出现,并有不俗的表现。作为一门传统技艺,需要代代接力才能传承下去。

    龙舟鼓,不同环节有不同打法

    作为龙舟的重要组成部分,龙舟鼓用鼓是有讲究的。

    俗话说:“鼓声响,龙舟忙。”按传统习俗,传统龙舟于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开鼓,这是第一次用到鼓。此外,龙舟上水要用鼓,龙舟巡游要用鼓,接香案要用鼓,收殇也要用鼓,而最重要的是,斗龙用鼓。俗话说:“鼓是令,艄是命”。在龙舟竞渡时,鼓声如雷鸣般震撼人心,激发着队员们的斗志。鼓点紧密而有力,与队员划船的节奏完美融合,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鼓点、鼓声也是有讲究的,不同环节、场景,鼓点、鼓声是不同的。据了解,瑞安市区基本上用传统龙舟鼓的打法,而塘下、莘塍、飞云等采用花鼓打法。

    龙舟开鼓。按传统习俗,由龙舟头家先擂鼓。这个擂法没有要求。接着鼓手击鼓,用鼓槌敲击一下鼓边,随即双槌轮番击鼓,热烈奔放,又充满仪式感。

    按传统习俗,龙舟午夜上水。上水后,队员先用手划来回“三趟龙”,然后,锣、鼓、旗、鞭炮起。上水是划龙舟的第一个高潮。此时的鼓法,为唱神时打鼓法。

    龙舟巡游(游龙)时,一个鼓手用一个鼓槌击鼓,“咚、咚、咚,咚咚,咚”,鼓声缓慢、悠长。

    龙舟巡游到邻村时,当邻村摆好香案(礼品)、放起百子炮迎接时,鼓手马上有节奏地起鼓,配上敲锣、摇旗回应,划“三趟龙”。这时鼓点、鼓声喜庆、欢乐。拜访结束,收取礼品后,再划“三趟龙”。收香鼓擂起,邻村放三个鞭炮(现一般用烟花)欢送,龙舟掉头驶离,旗手摇旗,以示感谢。鼓的敲法与刚到访一样。

    在唱神时,锣鼓也要配合。唱完一句,敲一次鼓。两个鼓手可轮流打鼓。通常敲二槌鼓,先用一槌“笃”敲一下鼓边,再二槌起鼓:“咚隆咚、咚隆咚、咚隆咚……”鼓声短促、轻缓。

    龙舟竞渡时,能不能夺标,击鼓是关键。鼓声是引领龙舟前进的号令,也最能激发鼓舞队员斗志。这时鼓点、鼓声密集、有力,越打越快,越打越快。鼓点带着队员的节奏,鼓点快,队员就划快,鼓点慢,则划慢。斗龙时,鼓手使尽全身力气,不停地打鼓。鼓点密集,频率越打越快,鼓声越来越响。斗龙,一般是来回一个回合。龙舟换档要听鼓的命令。在快速前进时,突然听到另一位鼓手双槌击打鼓身“笃,笃,笃,笃”声,队员马上同时全身后仰用桨深插水里,急停龙舟,马上前后换位,鼓声催起,龙舟再继续比拼。斗龙时,鼓手蹲成马步,双槌同时用力打鼓。

    鼓声、锣声,加上队员们的怒喝声,汇聚成同舟共济、奋勇争先的力量,河道沿岸观众的呐喊声、欢呼声、尖叫声汇聚成欢乐的海洋,端午龙舟竞渡由此才算到了高潮。怪不得,清代瑞安人蔡龙侪笔下有这样感叹:“满河锣鼓响遥天,两岸欢声狂欲颠。”

    激烈、紧张、震撼,鼓手们高扬信念的鼓槌,传递的是瑞安人民团结一心、勇于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瑞安龙舟鼓文化的核心所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新居民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玉海楼
瑞安龙舟鼓:千年传承 底蕴深厚
瑞安日报 玉海楼 00004 瑞安龙舟鼓:千年传承 底蕴深厚 ■林良爽 张再益 2024-5-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