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敏洁
“有共享法庭为我们企业‘保驾护航’,我们出海拓展市场更能心无旁骛了。”浙江新瑞立汽配有限公司联席首席运营官曾成章说。5月16日,市贸促会涉外商事纠纷调解服务站——市人民法院共享法庭正式揭牌成立,这意味着市贸促会已成为瑞安统筹推进涉外商事纠纷化解的“重要窗口”,让企业有了“坚实靠山”。
该共享法庭的成立是我市诉调对接机制的一个重大成果。“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投资环境的变化,瑞安企业涉外纠纷不断增加,对贸促会涉外商法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瑞安市贸促会副会长缪寒冰说。作为外向型企业的“娘家”,去年,市贸促会进一步推动涉外商事纠纷多元化解,联合法院打造商法服务新模式,于2023年8月推出诉调对接方案,于11月确立了实施办法,明确“贸促纠纷调解+法院司法确认”机制流程。由此,共享法庭应运而生。
“在双方的合作下,市贸促会以调解的方式,快速解决涉外商事纠纷,实现纠纷源头化解。”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马庆可说。
“过去企业在遇到涉外商事纠纷后,一般诉讼时间长达半年以上,需要投入不少诉讼成本和时间成本。”缪寒冰说,如今把处理涉外商事纠纷的“法庭”搬到了市贸促会,通过诉调对接,对于批量诉讼案件可为当事人节约纠纷化解时间6个月至8个月,非批量诉讼案件节约2个月左右,极大减少了当事双方在处理商事纠纷时的时间空耗与金钱消耗。
自“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建立后,成效颇丰。据统计,2024年1月至今,已累计受理涉外商事纠纷40起,结案13起,达成和解10起,累计为企业挽回损失500多万元,调解成功率77%。
比如瑞安某企业的一起商标侵权纠纷案,在法院移交立案调解之后,市贸促会仅用时一周就完成了调解工作,并按照流转机制,在法院确认后通过掌上法庭平台将调解书线上送达双方当事人,双方当事人于送达当日签订调解书并完成履约。
“‘共享法庭’把诉讼的纠纷案件变成调解,不仅为企业换回经济损失、不伤和气留住客户,更是为出具的调解书进行司法赋能,确保司法强制执行力,提升纠纷化解效率。”缪寒冰说,下一步,他们将向中国贸促会争取成立全国首家县级试点——瑞安调解中心,为企业提供更专业、更高效的商法服务,助力企业“遇事不愁、出海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