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价值11万元的崭新鞋子,经一辆大卡车运送,驶入了山那边的学校;一个“思源·未来星”奖学基金的成立,将浇灌着“山里娃”好学乐学的希望田……近日,平阳坑镇学校再次主动出击,让社会力量照亮乡村孩子成长路。此次送温暖的是瑞安市金字塔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洪伟和民建瑞安市基层委员会。
“乡村教育关乎国计民生。我们这所山区学校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更需要爱和关怀。教育工作者应该开阔思维,主动出击,多方寻求社会帮助。”与以往等待政府资助、支教团队帮扶的乡村学校不同,自2022年9月以来,该校在校长林瑞春带领下,共向社会各界主动争取各类财物资助38万元,惠及全校290名学生。
“借力”改善校园生活条件
让学生“吃得好”“躺平睡”
午休时间,平阳坑镇学校学生在午管老师的引导下,在指定区域将自己的椅背一放、踏板一拉,椅子摇身一变就成了一张“小床”。学生们瞬间切换到了“午休模式”,舒服开启属于自己的午休时光。
去年9月,林瑞春看到新闻报道,不少市区学校配有“新式折叠式课桌椅”,能让孩子“躺平睡”,于是他找上市教育局并提出申请,最终为初中部105位学生每人争取到一张“新式折叠式课桌椅”,提升了午托服务质量。
“以前‘趴桌式’午睡不仅无法保障孩子午休质量,还影响身体发育。现在孩子在校吃得好、休息好,我们也放心了。”家长陈女士说。
“我们愿意帮助一些乡村学校,但是往往不知道往哪里捐钱,或者提供怎样的帮助。林校长找到我们,说学生们正值长身体的年纪,希望我们能捐赠一些牛奶,我们自当义不容辞。”去年,当地企业家林其诺为该校捐赠了总价值11万元的牛奶,每天早晨发放给全校学生。此外,该校还向民建瑞安市基层委员会争取,为学校安装4台高配置的直饮水机,让学生喝上高品质纯净水;积极向教育局有关部门申请,两个学期来共为35名学生提供营养餐等。
“借力”设立助学奖学资金
让学生“安心学”“积极学”
夜已深,初三学生小谢在卧室的书桌前伏案学习,神情专注,崭新宽敞的书桌上整齐摆放着他的学习用品和书本。今年1月前,这里却墙面砖瓦脱落、破旧不堪,狭小的书桌甚至没个搁手写字的地儿。
“咱必须让品学兼优的孩子能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安心学习。”林瑞春正思考着,一次机缘巧合,去年9月,学校恰逢民建瑞安市基层委员会送爱心,于是他将小谢的情况如实告知,并为其争取到了1万多元的改造装修费。
“经过4个月装修,我的房间焕然一新,如今空调也有了,再也不怕夏天汗流浃背影响学习了,真的很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小谢说。
体会到温暖的并非小谢一人,去年,该校争取爱心人士支持,为困难学生助学8万元、惠及35人;争取属地政府支持,在镇人大牵线搭桥下,由平阳坑镇乡贤联谊会设立“养蒙奖学金”,专门奖励该校品学兼优的学生,目前共奖励5万元、惠及学生100余人。
“我觉得现在乡村教育的形势大好,不管是政府还是社会力量都很支持,只要认真在做事、办学,大家都会伸出援手。”林瑞春说。
“借力”丰富校外课余生活
让学生“富精神”“拓视野”
上周三晚,在平阳坑镇文化站的美食教室里,20多名学生在家里老人的陪同下,共同参与“快乐星期三”的“老少融合”课堂。当地居民老谢给孩子们讲述猪油渣的制作过程,并带大家参与洗肉、切肉、焯水。
针对山区学生课余生活贫乏这一特点,去年,该校积极争取镇文化站、社会团体等方面的支持,充实学生课余生活。一年来,参与学生达2000人次。
“学校会邀请校内外的教师、家长,每周三为我们上课,不仅开设了舞蹈、木活字、乒乓球等6门常规课程,还有像制作‘猪油渣’等具有平阳坑镇特色的课程。”学生小林说。
除了参加“老少融合”课堂,小林还喜欢每天中午去镇文化站的百姓书房,利用午休时间阅读。“以前这里中午、晚上、周末无人管理,有时开放有时关闭,现在都固定为我们开放了。”小林说。
去年,学校与镇文化站沟通,延长百姓书房开放时间,对接市图书馆,给每位孩子办理了温州地区公共图书馆一本通读者证,为学生敞开知识的大门。此外,还不定期邀请社会各界“大咖”进校园讲述故事经历,开阔学生视野;邀请瑞安市大雅心理咨询团队,每月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等。
“乡村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提高对社会公益资源的敏感性,通过教育系统、民政系统或者网络查询来扩大公益服务信息来源。”林瑞春说,下步,他还将借力建设学校笼式足球场、儿童玩耍区等功能区域,实现乡村学校小而美、小而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