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天下瑞安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潘世锦
耄耋之年,依然奔走在公益路上
【人物名片】 潘世锦,1944年11月出生,荷兰华侨,现任旅荷华侨总会名誉会长、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团成员。他热衷公益事业,维护华侨华人合法权益,呼吁和带领大家积极参政议政,曾荣获2015感动瑞安十大人物、2016年温州年度人物评选十佳人物、浙江省老区扶贫先进工作者、瑞安市第七届道德模范等荣誉,上榜2021年9月“温州好人”、上榜2021年11月“浙江好人”。
潘世锦(左)

    ■ 记者 杨微微

    日前,一部由真实故事编写的、关于侨胞反哺家乡建设的微电影《山那头海那边》在湖岭镇正式开机,其故事的原型便是旅荷华侨潘世锦。

    今年80岁的潘世锦,是较早出国打拼并事业有成的瑞籍华侨之一。他情系故里,怀着对家乡的挚爱、对教育的热忱,为家乡修桥修路、资助困难学生、设立助学基金……他被评为道德模范、浙江好人等,这些头衔不仅是对他个人品德的肯定,更是对他无私奉献精神的赞誉。

    传递力量,以他为原型的微电影开机

    最近,潘世锦受邀回国参加以他的个人经历为原型创作的微电影《山那头海那边》开机仪式。故事以海外华侨捐资建设家乡道路的真实事件为创作蓝本,剧本从政府跟海外侨胞合力建设一条公路为故事主线,通过各种矛盾中的情感碰撞,塑造了爱国侨胞和村干部的平凡英雄形象,也深刻诠释了“山这头是家乡,乡情绕心头,共富共荣”的主题。

    现实生活中的潘世锦,有着怎样的“电影”经历呢?2016年,回乡探亲的潘世锦发现,由于山路曲折,加上多年来受到强台风和强降雨的侵袭,瑞枫公路湖岭段受损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的出行。于是,作为知名侨领的潘世锦,向时任代省长车俊提出“瑞枫公路湖岭段水毁严重要求修复”的诉求,得到车俊的肯定和支持。之后,他与一批华侨带头为瑞枫公路捐款,并得到了100余位瑞籍华侨的响应,捐款累计近1000万元,专项用于公路的建设和优化。该工程于2017年5月动工,2018年7月底完工,惠及沿线61个村五六万群众。

    在开机仪式上,潘世锦动情地说:“我带着家乡人的厚望出国打拼创业,我对家乡有很深的情感。相信在座每位同胞与我一样,正是对湖岭家乡的爱让我们团聚在此,让我们在国外奋斗时也不孤单。我也一直坚信,要致富先修路,只有改变乡村的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山路崎岖不平的现状,才能改善老乡们的生活,推动农村发展。”

    添砖加瓦,回报家乡他从点滴做起

    潘世锦已退休20多年,这些年他没有像一位普通老人一样,在家享受儿孙绕膝的晚年之乐。刚退休那几年,他忙于旅荷华侨总会、荷兰中国商会的事务,为海外侨胞们服务,做“白忙官”,时常组织经商考察活动,召开联谊会、展销会等,搭起中外经贸、友好往来的桥梁。

    近些年,卸下侨务工作的担子后,潘世锦依然没有闲着,常往返于荷兰与中国之间,每年他与夫人都要在瑞安市区、湖岭镇住上几个月,在家乡走走看看,有需要他出钱出力的地方,总会第一时间出手帮忙。

    潘世锦虽年事已高,但身体硬朗,每每回到家乡,老家基础设施建设怎么样,村里老人身体如何,他都会上心。一如他刚出国第一次回国一样:1980年,他第一次回国探亲,看到家乡用电不方便,就出资1万元支持电网改造。自此之后,只要回国看到家乡建设有需要,他都会慷慨解囊。家乡建设、困难学生上学、慰问老年人……为这些事捐资帮困已经成为潘世锦的一种习惯,家乡人亲切地称呼他为“爱心大使”。

    除了修桥铺路,关注家乡基础设施建设外,当过教师的潘世锦,还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原来的坳后小学坐落在一处祠堂里,已是破旧不堪。回乡期间,潘世锦带动他的外甥一同改造了坳后村小学,后来看看还差个围墙和操场,又帮着修筑,之后看看学校门口的路面太窄,又修了较宽的水泥路,等学校修得差不多了,他觉得教学设备太差,于是又帮着配置了电脑。

    潘世锦对教育事业的赞助不仅仅停留在桂峰当地。早在1998年1月湖岭中学40周年校庆之际,他以个人名义出资30万元,设立“潘世锦助学基金会”。他还曾与多名困难大学生结对,帮助其完成学业。2022年9月,潘世锦捐款10万元用于瑞安市第八中学改善教学设施和奖教奖学。

    2006年,潘世锦被推选为荷兰瑞安教育基金会会长,目前该基金会已向瑞安捐资150万元。潘世锦还先后向山东邹平聋哑学校、甘肃积石山县和安徽界首市等地困难学生捐资20余万欧元。

    潘世锦为公益事业的付出数不胜数,迄今他已为公益事业捐资总计达700多万元。他曾将母亲去世时留下的50万元,捐资建了村办公楼,还带头捐资10万元建造桂峰侨联大楼,捐款10万元建造金鸡山下公路,多次支持村里困难户春耕生产等。

    出生草根,他携乡亲出国打拼共同致富

    关注潘世锦的人肯定都知道,他出生在一个海拔600多米的偏僻山村——湖岭镇坳后村小方山自然村,曾经的这里交通不便,村民生活贫苦,在潘世锦记忆中,孩提时代是吃番薯丝充饥的。然而即便如此,也不妨碍他热爱生活,热情帮助他人。

    16岁从湖岭中学初中毕业后,潘世锦成了永安凤山头小学民办教师,不久后到湖岭镇新垟村、桂峰小型水电站担任会计。后因坳后小学需要,他又重执教鞭,一直到1971年才成为一名正式教师。

    在坳后村小学任教期间,潘世锦还兼职原桂峰乡团委副书记。他是个热心肠,教书之余大力支持家乡建设林场和农机厂,对生产队里的事也非常操心。当别人碰到困难时,他总是伸出援手,当地村民对他赞许有加。

    为能够闯出一片新天地,1973年10月,潘世锦远渡重洋,来到荷兰。当时交通不便,但为他送行的村民却有50多位,他们坐船一直将他送到了温州华侨饭店。这份情谊至今都记在潘世锦心中,每回提起来,他总说:“我是带着全村人期许与自己的目标出国的,一定要尽可能地回报家乡。”

    正是怀着这份赤忱和感恩之心,潘世锦在荷兰站稳脚跟后,带了80余名乡亲一起到国外发展。随后,再通过亲带亲、戚带戚,出国发展的乡亲达到了800多人。如今,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已事业有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有话说
   第00003版:天下瑞安人
   第00004版:玉海楼
耄耋之年,依然奔走在公益路上
瑞安日报 天下瑞安人 00003 耄耋之年,依然奔走在公益路上 2024-5-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