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周欣翔 潘怡统 记者 潘鹏程 陈浩
在瑞安市塘下镇罗凤第三小学,学生们拥有了一片自己的劳动天地——“牛牛农场”。课余时间,他们在师长的带领下,悉心照料这片土地,播种、浇水、施肥、除杂草,等待丰收的到来。这片农场里,不仅种植着各式各样的作物,更弥漫着一种特别的“味道”。近日,记者走进罗凤三小,与孩子们一同探寻这独特的“味道”。
收获“劳动的味道”
牛牛农场坐落在教学楼对面,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划分为12块责任田,每块田地都由一个班级负责。在这片土地上,土豆、四季豆、玉米、黄瓜等作物在师生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
学期伊始,学生们便讨论各自责任田中要种植的作物。学校统一采购种子后,学生们便投入到繁忙的春播中。“每次春播都让人充满期待。”五(2)班张予恒分享道,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一起劳动,等待种子破土而出。
每周一次的劳动课,成了学生们最期待的时光。老师带领他们观察作物的生长变化,课后则由学生们自己养护。浇水、除草、松土、记录……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们深切体验到从播种到收获的艰辛与喜悦。随着季节的更迭,责任田里的作物逐渐成熟,金黄的土豆、玉米,翠绿的四季豆、黄瓜,无不凝结着学生们的汗水与智慧。
品尝“家乡的味道”
临近中午时分,牛牛农场里出现了一群头戴白色厨师帽的小小身影。他们或围绕豌豆株挑选豆荚,或手持锄头小心翼翼地刨去土豆上的泥土……这些新鲜的食材将被学生们带到劳动室,制作成一道道美味的午餐。
为庆祝罗凤三小被省教育厅评定为“省劳动教育基地学校”,学校特别举办了一场劳动教育比赛。来自不同省份的10名小厨师,利用从农场采摘的食材,亲手烹饪出各自家乡的特色菜肴。
“今天我做的是糟辣椒炒土豆丝,这是贵州的特色菜。”张子涵是其中一位小厨师,她一边介绍着自己的菜肴,一边熟练地将土豆洗净、切片、切丝。在烹饪过程中,她严格按照家乡的做法,加入适量的辣椒和醋,让菜肴呈现出独特的酸辣口感。
江西炒腊肉、贵州辣子鸡、河南胡辣汤、南昌拌粉……一道道香气四溢的美食在孩子们的巧手下诞生,师生们围坐一堂,共同品尝这些充满家乡风味的佳肴。亲手种植,亲手炒菜,对于张子涵来说,这顿饭格外香甜,她说:“在异乡的土地上,我品尝到了家乡的味道!”
劳动教育的瑞安味道
据悉,4月初省教育厅教研室印发通知,确定了100所中小学作为省劳动教育基地学校。其中温州有5所学校入选,罗凤三小便是其中之一。多年来罗凤三小立足农耕特色文化建设,致力于整合校内外劳动资源,优化劳动实践教育课程,拓宽劳动实践教育途径,实现了劳动实践教育的迭代式发展。
该校精心打造了“牛牛农场”“妞妞果乐园”“农耕文化馆”等八大阵地,并开设了多个活动区域,如中队责任田、水生物观测区、中草药种植区等。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还能深入了解农耕文化,培养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罗凤三小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继续推进劳动教育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素养,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快乐、收获成长,让“劳动的味道”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