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丽云 通讯员 江冬梅
日前,2024年瑞立学校“企业导师进校园”“教职工进企业”双进工程项目启动仪式,在瑞立学校报告厅举行。百名来自企业的能工巧匠走进瑞立学校,成为实训指导师和各班级的副班主任,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这是我市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的新探索之一。
所谓“企业导师进校园”,是指瑞立集团筛选了旗下公司的100名能工巧匠,进入学校的各个班级成为实训指导师兼任副班主任,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集团产业布局和专业前沿技术,知晓今后就业导向和发展方向;“教职工进企业”则是让学校的专业老师带着项目等深入企业车间,让他们能够与时俱进,了解企业文化,向双师型教师发展。
“作为企业导师,我们不仅是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将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规划职业生涯、提升技能水平、实现人生价值。”浙江杰出工匠、瑞立集团总经理助理王鲜艳是百名被邀请的技能工匠之一,她成为了技师2023级机电设备安装与维护专业的导师兼副班主任。她说,作为企业导师,她深知自身肩负的重任,她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用专注和创新精神,激励学生追求卓越,成为知书达礼、精益求精的技术菁英。
据悉,这些来自企业的导师们将讲好工匠故事,传递企业正能量;锤炼工匠技能,培育发展新动力;以身作则,树立瑞立工匠形象。进入企业的老师们则将积极参与项目实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全体企业导师、全体教职员工将围绕学习、实训、就业“三位一体”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双进工程”,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师+工程师”培养,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育出“留得住、用得上、发展好”的中坚力量。
“这是学校主动适应产业发展,实现产业链与教育链之间的优势互补的需要,也是学校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优化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一次有益试点。”瑞立集团董事长张晓平说,此次活动也将加强职教板块和集团产业板块的粘性和融合性,助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的闭环“生态圈”的打造。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主线,也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内在要求。一直以来,瑞安市以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推动人才与产业精准对接、高效匹配。比如在联合办学方面就颇有成效。
据悉,我市支持龙头企业试点办学,成立了瑞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该校立足瑞立集团业态发展与瑞安产业特色需求,自2021年成立以来,已陆续开设加工制造、信息技术和商贸三大类六个专业30个班,逐渐形成企校双师联合培养机制。揭牌成立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瑞安学院,紧扣瑞安及周边地区支柱产业以及规上企业用工需求,设置与区域产业相匹配的专业与专业群,覆盖电气自动化安装、工业机器人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专业,力争打造政校行企联合办学“浙江样板”。
我市还聚焦共同富裕目标,依托瑞立集团产业及教育资源,开展东西部协作技术精英“骄傲蓝”工程,通过定向“产教融合”、瑞立职校南部班、瑞立集团职业技能提升专题培训等三种模式,为瑞安市、四川省南部县培养一批汽摩配产业高技能技术精英蓝领,预计三年将为两地培育高技能人才1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