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叶晨 吴佳妍)进入梅雨期后,近来长时间的降雨给瑞安农作物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特别是现在正值早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农户们忧心忡忡。
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两位种粮大户吴董淑和项贤治,他们正在田头用无人机给早稻“打药”。吴董淑告诉记者,这次降雨持续了10 多天,恰巧赶上早稻抽穗扬花期,导致大量稻花被雨水打掉了,稻穗近半变黑成了空壳。
项贤治遭遇同样困境,持续降雨导致早稻“打药”陷入尴尬期,因为雨水太大,如果进行农田排水,农药会顺着水流走;如果不排水,水漫上来农药也留不住,对水稻成长还不利,所以他们就干脆不“打药”了。而单季稻与早稻截然不同,单季稻因为刚刚种植下去,田里的福寿螺需要去除,所以只能在偶尔雨停的空隙采用人工不断“打药”,确保单季稻顺利成长。项贤治说,有水的话,田螺生存得很好,一直“打药”,成本就比较高,而且效果不好。
吴董淑告诉记者,大量的雨水让稻田积水严重,会造成水稻根系受损,影响养分吸收,还可能引发病虫害,而且长时间的降雨,对产量的影响也非常大。他们说,种植水稻很辛苦,就指望有个好收成,原先预计亩产量近500公斤,现在产量可能减半。
据气象预报,本周持续降雨没有了,但会下阵雨。所以,他们一刻也不敢耽误,争分夺秒地给自家稻田“打药”,希望对早稻减产进行补救,最大限度减少损失。项贤治说,希望收割的时候产量没有想象中那么差,之前持续降雨影响了他对早稻丰收的信心。